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安驿路与荔枝

(2025-08-15 08:09:10)
标签:

荔枝

长安

信使

套色邮戳

大唐邮驿主题邮局

杂谈

分类: 闻锺记邮
长安驿路与荔枝
邢台博物馆馆藏文物·陶鸭

聞鍾記郵(5394)长安驿路与荔枝
喜欢收集套色彩色邮戳的朋友有福了,县邮政6月1日推出了一款新的套色邮戳。猜一猜主题内容是什么?看过电影《长安的荔枝》吗?邮戳上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不正暗合了长安、荔枝吗?收到了西安黄剑波先生7月2日寄给我的明信,甚是惊喜,明信片上就加盖了这枚套色文化邮戳。
黄老师是邮界大咖,文献集邮专家,2009年加入当时的文献集邮研究会,结识了很多集邮大佬,黄老师就是其中之一。2013年在《中国集邮报》王宏伟主任记者的召集下,有幸与李毅民、黄剑波先生合作,做了一期“四人谈”,此后长沙全国邮展期间又与黄老师合作,做了一期“四人谈”,随后通过文献集邮研究会的活动,与黄老师多次合作。最近一次见到黄老师,是2023年全国文献集邮展览期间。
不曾想此次因为一枚邮戳,收到了黄老师的明信片,这一次是因为长安的荔枝。这枚邮戳是在大唐邮驿主题邮局使用,主图是一位信使快马加鞭星夜登程。邮戳采取了三色套印,只不过因为加盖的时候,套色的位置偏移,有些套色不准了,不过不影响观赏。大唐邮驿主题邮局
其实《长安的荔枝》这部电影我并没有看过,只不过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了很多有关某位女星学历的事情,很是沸沸扬扬,以至于本该好好看电影的观众,直接围着这位女星吃瓜了。止于此后的结果如何,现在不得而知,而间接导致了凤凰传奇全国巡演多个城市被取消,而韩红的公益事业也被别有用心的人再度提及。
长安也好,荔枝也好,电影也好,吃瓜也好,于我而言都是不关心的身外之物。但对邮戳上的信使很感兴趣,因为大唐时期的邮驿是很发达的。世人都知小杜的“一骑红尘妃子笑”,一方面让人们知道了唐代信使传递的快速,还让人们知道荔枝的一个品种就叫“妃子笑”。对于荔枝的记忆,最深刻的还有苏子瞻的“日啖荔枝三百颗”。
如今已知对信使最早的证明,是距今1600余年的一块彩绘墓砖《驿使图》,是我国最早的有关邮驿的材料证明,自从1982年第一次登上邮票之后,多次登上国家名片,这个《驿使图》也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信用卡、储蓄卡、存折的主图案。在许多的文献中,对于驿站、信使、邮驿的记录都是很完备的。如今现存最大的中国古代驿站是张家口怀来的鸡鸣驿,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驿站是高邮的盂城驿。
长安作为大唐王朝的都城,连接全国各地的驿站、驿路是很完备的,不然安禄山、史思明反叛起兵之后,长安在第六天就得到了消息。看过电影《长安的荔枝》的人,应该知道从岭南通过邮路运送荔枝,选择那条路,通过水陆路的运输,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长安,以保证荔枝的鲜香美,都有着详细的规划和路线图,这可不是闹着玩。
其实在唐代,荔枝成为政治博弈的工具,杨国忠为巩固权位,将荔枝运输作为政绩工程,强制各地驿站优先保障荔枝递送,导致军情急报常被延误。安史之乱爆发时,哥舒翰的告急文书因驿马被征调运荔枝,迟滞三日才送达长安,错失战机。相反,普通百姓却因荔枝运输倾家荡产。《唐会要》记载,剑南道的一位驿长因无力承担驿站开支,竟自缢于驿亭梁上,其遗书痛陈"驿传之弊,甚于虎狼"。
为确保技术传承,朝廷将保鲜工艺列入《农政要术》,设立"尚食局果作"专门管理。开元年间,岭南节度使张九章发明"移树法":将未熟荔枝连树移植船上,经水路北运至商州,待果实成熟时再快马递送长安 。这种"树上保鲜"的创新,使岭南荔枝也能偶入长安。至德年间,宫廷御医又研制出"龙脑香薰法",在密封容器中放置龙脑香块,利用其挥发性抑制细菌滋生,使保鲜期再延长三日 。
唐代荔枝驿传虽已湮灭在历史长河,但其影响却跨越时空。在丝绸之路的驿站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波斯银币与荔枝核同出一窖,印证了唐代驿道作为文明交流纽带的作用。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文化基因的传承。宋代苏轼在惠州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时,脑海中浮现的或许正是唐代驿使飞驰的身影。清代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写"绛芸轩里煨桑椹",其灵感亦可能源自唐代的水果保鲜技术。荔枝,这个曾经象征皇权的奢侈品,最终化作滋养中华文明的文化符号,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不息。
如今的时代,早已经用不到那些千奇百怪的荔枝保鲜法了,只要是荔枝成熟的季节,国家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品尝到新鲜的荔枝。不过荔枝吃多了容易上火,还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量力食用。当长安的晨钟再次敲响,朱雀大街的石板路上早已不见驿使的踪影。但那些关于荔枝、驿道与信使的故事,依然在秦岭的山风中回荡,诉说着一个帝国的荣耀与沧桑。

长安驿路与荔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