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博的宝贝中山铁足鼎又上邮戳了

(2025-08-03 08:08:08)
标签:

古中山国

中山国铁足铜鼎

邮资机宣传戳

石家庄邮政

河北博物院

杂谈

分类: 闻锺记邮
河博的宝贝中山铁足鼎又上邮戳了
邢台文庙

聞鍾記郵(5382)河博的宝贝中山铁足鼎又上邮戳了
上个月在省城参加省邮协集邮培训班的时候,与万国老师坐在了一起,听课闲暇之余,说到了石家庄邮政,都忍不住点赞,尤其是最近在离河博主题邮局最近的长安邮局推出了几款邮资机宣传戳,主图都是河博珍藏的的宝贝,其中还有一件是邢博的镇馆之宝。忽然想起了石家庄邮政在6月份启用了一枚新的邮资机宣传戳,主图是“中山王厝铁足铜鼎”(那个cuo字打不出来,只能用“厝”替代了)。于是我也就收到了万国老师寄给我的实寄封。
其实这件铁足铜鼎经常出差,去十次河北博物院,不一定能见到一次真容,将常会有一件复制品再替他值班。这件出土于中山国古墓的宝贝,就在今年又上了一次邮票,上一次还是在2003年的时候,出现在了《东周青铜器》邮票上,还用这枚邮票发行了《东周青铜器》邮票小版张。特别的是这台邮票的小版至此一枚,另外7枚邮票的图案只是出现在小版的边饰上。
今年登上邮票的是这件宝贝上的文字,还得了一个“中山篆”的别样名称,这就是刚刚发行的邮票《中国古代书法——篆书(第二组)》。这枚邮资机宣传戳正是为了配合邮票的发行推出的。篆书作为汉字流传的一种形态,也是汉字在出现之后,仅次于甲骨文的形态,流传于商周时期,通常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称作“籀文”“金文”,还有个俗称叫钟鼎文,是一种承上启下的文字。上承甲骨文,下启小篆、帛书,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流传下来的金文书体流派很多,风格迥异,其中就包括“中山篆”。
作为河北省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2002年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境文物名录。中山王厝铁足铜鼎出土于1977年,平山县战国中山国王陵一号墓西库,通高51.5cm,口径42cm。腹径65.8cm,重60公斤。铜身铁足,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最大的战国时期铜铁合铸器,外壁刻有77行铭文,共计469字,也是目前发现的铭文最长的战国青铜器。铭文记载了中山国相邦司马赒率师伐燕,扩大疆土的功绩,告诫后代吸取历史教训,警惕周边诸国的进攻。这些铭文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句典雅优美,并且字体修长秀丽,自成一体。
说到了中山王厝铁足铜鼎,不能不提中山国。最初由白狄所建,位于太行山中部滹沱河上游,大约就是今天的石家庄一带,北至定州,南到临城以北,西至阳泉以东,东到晋州以西的范围,其南、西、西北为赵国,北为燕国,东为齐国,国都在定州,后迁至灵寿。其国祚可追溯到公元前507年,因城中有山而得名中山国。在战国争雄的时代一度发展为仅次于战国七雄的千乘之国,位列战国十二强之一。中山国的军事力量强大,战略战术灵活,表现出了游牧民族的勇猛善战精神,在公元前209年被赵国灭亡。历史上也曾有多个中山国,但都不及这个中山国名气大。
上海世纪70年代之后,对中山国的考古发掘取得了重大的收获,也揭开了中山国神秘的面纱,古中山国青铜器在制作方面,成功运用了鎏金、错金银、填漆、浮雕、镂空等工艺手法,囊括了战国时期所有的装饰技法。河北博物院专门为中山国开辟了一个展厅,展出了属于中山国文化的大量文物,其中中山三器最为有名,这就是中山王厝铁足鼎、夔龙纹饰铜方壶、铜圆壶。这些青铜器刻有长款铭文,记录了中山国的重要史实,为解开神秘的中山国,认识古老的中山国发挥了重要的依据和作用。
目前河北博物院推出了“十大珍贵文物展”,把省博顶级的十件镇馆之宝集中在一起展览,相信会不虚一行。上个月参加省邮协培训结束后,本想去省博一趟,无奈的是时间安排上有些冲突,市收藏协会在次日要召开本届理事会的最后一次会议,主要议题是确定下一届理事会的很多事宜,常务理事以上的所有人员都要参会。只好放弃了省博的参观,赶紧返程了。河博的宝贝中山铁足鼎又上邮戳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