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北博物院的博山炉

(2025-06-22 13:11:33)
标签:

河北博物院

错金铜博山炉

邮资机宣传戳

国际博物馆日

中山靖王墓文物

分类: 闻锺记邮
聞鍾記郵(5340)河北博物院的博山炉
河北博物院的博山炉

今天的集邮圈很热闹,《中国古代书法·篆书》第二组邮票发行。4枚邮票中有一枚“中山王厝铁足鼎”拓片,展示了铁足鼎上线条秀美的局部铭文,由于这件宝贝珍藏在河北博物院,石家庄邮政在河北省博物院今天举办了盛大的首发活动。这件文物上的篆书文字相比较周朝的篆书,这线条上纤细了一些,自有属于那个时代中山国的味道。为了配合此套邮票的发行,石家庄邮政还启用了多枚邮戳,其中有一枚二维码彩色邮资机宣传戳,主图就是中山王厝铁足鼎。这件文物已经在2003年发行的《东周青铜器》邮票上露过一面,此次上邮票的是这件文物上的铭文。今天有事,没有去石家庄,错过了一场精彩首发。
还是在上个月,石家庄邮政在河北博物院主题邮局还启用过一枚邮资机宣传戳,主图是错金铜博山炉,启用的时间选在了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这件文物也是河北博物院的重要馆藏之一,与长信宫灯、金缕玉衣共同出土于满城汉墓。2000年中国邮政发行《中山靖王墓文物》邮票的第三枚,就是这件文物。今年在国际博物馆日到来的时候,这件文物出现在石家庄邮政的邮资机宣传戳上,也是一件令人激动的事情。其实每次去河北博物院,除了参观各具特色的临时展览,最重要的是看长信宫灯、错金铜博山炉、朱雀衔环杯,还有中山国青铜器、邢白瓷。
在河北博物院新馆的展厅中,一件通体错金的青铜器静静矗立,其层峦叠嶂的炉盖与缭绕升腾的香雾,将汉代贵族的精神世界具象为可触的历史奇观。这件1968年出土于中山靖王刘胜墓的错金铜博山炉,不仅是汉代工艺美学的巅峰之作,更承载着中华文明传承的多重密码。在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主题下,河北博物院通过文物展示、教育活动与邮资机宣传戳等创新形式,构建起古代文明与现代社会的对话桥梁。与博山炉一同面世的,还有长信宫灯等1万余件文物,这件错金铜博山炉以其精湛工艺与文化内涵尤为瞩目。作为汉景帝庶子,刘胜的墓葬规模与随葬品规格,折射出西汉诸侯“拟天子之制”的政治生态。
错金铜博山炉的设计暗含汉代宇宙观与信仰体系。其炉盖模拟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山峦间神兽出没、猎人巡猎,香烟通过镂孔升腾,营造“云气缭绕、仙人居之”的意境。这种将实用器与精神追求结合的设计,反映了汉代贵族对长生不老的渴望。炉座透雕三龙出水,以错金勾勒龙首轮廓,既象征帝王权威,又体现“水德”思想。工艺层面,错金铜博山炉代表了汉代金属加工的最高水平。通体采用错金工艺,金丝镶嵌云气纹、动物纹,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炉盖与炉盘的子母口设计,体现了模块化铸造技术;炉内双层结构,下层焚香、上层储水以蒸润香气,展现了汉代工匠的科学智慧。这种将艺术审美与实用功能完美融合的器物,成为研究汉代社会生活的重要标本。
今年春节期间,错金铜博山炉因与电影《哪吒2》中“七色宝莲”造型相似引发关注,博物院借机推出“光影河博”数字艺术展,通过PIM虚拟现实技术,让观众沉浸式体验博山炉的铸造过程与使用场景。文物保护方面,河北博物院建立了全方位的科技保护体系。针对错金铜博山炉的金属材质,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金相显微镜观察等技术,揭示其铸造工艺与材质特性。2023年,博物院与高校合作完成博山炉的三维建模,为文物修复与数字化展示提供数据支持。同时,通过环境监测系统控制展厅温湿度,确保文物处于稳定保存状态。
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期间,中国邮政与河北博物院合作,在博物馆主题邮局推出“错金铜博山炉”邮资机宣传戳,成为文物IP传播的创新案例。邮资机戳上山峦造型的博山炉,完整还原了二千年前的生活用品。邮资机戳的发行,将文物形象融入日常通信场景,使文化传播突破物理空间限制。2000年,国家邮政局发行《中山靖王墓文物》邮票,错金铜博山炉作为第三枚主图,首次通过邮票这一“国家名片”走向世界。2025年的邮资机戳则进一步拓展了传播形式,通过邮政网络覆盖全国的优势,让更多人接触到河北博物院的文化资源。此外,博物院还推出配套纪念封与邮资明信片,形成集邮文化与文物鉴赏的良性互动。
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在河北博物院的实践中体现为传统与现代的深度融合。错金铜博山炉作为核心展品,在“冀忆留馨 智启新章”主题教育活动中,通过国潮走秀、数字互动等形式,展现文物在当代社会的生命力。博物院还联合京津冀博物馆,推出“博物致教•育创未来”成果展,将博山炉的教育项目纳入区域文化协作框架。展望未来,河北博物院计划进一步深化错金铜博山炉的数字化应用。拟开发AR导览系统,让观众通过手机扫描文物即可观看动态铸造过程。探索与游戏、影视等领域的合作,将博山炉的造型元素转化为文化创意产品。在文物保护方面,拟建立错金铜博山炉的预防性保护监测平台,实时监控环境数据,为同类文物保护提供技术参考。
错金铜博山炉作为中山靖王墓的代表性文物,既是汉代物质文明的结晶,也是当代文化传承的载体。河北博物院通过文物展示、教育活动与邮资机宣传戳等创新手段,将这件沉睡千年的国宝转化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这种对历史遗产的创造性诠释,不仅守护了文化根脉,更启示我们:博物馆的未来,在于让文物真正“活”在当下,成为滋养精神世界的源头活水。感谢万国老师寄给我的实寄封,有机会再去河北博物院,在文物的世界里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还要看看那座中山国的铁足鼎,那上面的文字随着《篆书》邮票第二组的发行,有了一个新名字——中山篆。河北博物院的博山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