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雍和宫的风景

(2025-06-15 12:50:11)
标签:

雍和宫

风景日戳

北新桥邮局

文化景观

文化地标

分类: 闻锺记邮
聞鍾記郵(5333)雍和宫的风景
很多人去北京,都愿意到雍和宫,去感受藏传佛教的神秘。十多年前,出差去北京,住的地方就在东直门,某日一个人顺着大街溜达,无意中走到了雍和宫的门前,有心进去,此时同事打电话,赶紧返回宾馆。于是仅在雍和宫门口透过石牌坊向里面望了一望。这也是我距雍和宫最近的一次了,此后尽管又去过多次北京,总是与雍和宫失之交臂。前段时间上海谢会长去北京,好巧不巧寄给我一枚明信片,销邮资的就是雍和宫风景日戳。
看着明信片上的雍和宫风景日戳,多次错过的遗憾瞬间消失了。在收藏界,马未都先生有句名言,大意是“过我眼着如我所有”,见到明信片的心情也正是如此。曾经在短视频的平台上,看到很多人都会到雍和宫许愿,据说这里的“愿”很灵的。虽然我没有到这里许愿,但搁不住对这里的念叨。感谢谢会长的北京之行,当我拥有了一枚加盖了雍和宫风景日戳的明信片。
雍和宫是历史长河中的文化地标,就在北京东城区。其历史可追溯至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最初为康熙帝赐予四子胤禛的府邸——雍亲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王府改为行宫,称雍和宫。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驾崩后曾于此停放灵柩。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正式改为藏传佛教寺院,成为全国规格最高的佛教寺院之一。其建筑融合汉、满、蒙、藏民族特色,五进院落自南向北渐次升高,形成“正殿高大而重院深藏”的格局,法轮殿、万福阁等建筑庄严肃穆,蕴含深厚的宗教文化内涵。
作为北京中轴线申遗的重要节点,雍和宫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价值。其北院墙外的六棵古桃树、宫内的玉兰花与紫丁香,与红墙灰瓦相互映衬,构成禅意悠远的春日画卷。每逢春节,雍和宫吸引数万人前来祈福,形成独特的文化景观。对社会公开开放以来,这里加强场所建设,在僧团管理、制度假设、寺风寺貌、文物保护、服务社会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 
风景日戳作为一种特种邮政日戳,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以风景图案、名称及所在地名为核心要素,兼具邮政日戳的基本功能,不但受到了众多集邮人的喜欢,也得到了很多不集邮人的喜欢。尤其是在旅游风景地,如果只是看景、拍照,估计返程之后,用不了多久就会淡忘。如果有一枚明信片或者实寄封,那种到此一游的感觉瞬间拉满,那可是旅行最直接的证明。
雍和宫风景日戳的使用不仅为集邮爱好者提供了珍贵的收藏素材,更成为传播雍和宫文化的重要载体。说到了雍和宫的风景日戳,不能不提北新桥邮局。这家邮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12号,地处雍和宫大街与东直门内大街交汇处,历史上是北新桥区域的重要公共服务机构。该区域自元朝起便为交通要道,清朝时商铺林立,承载着老北京的市井记忆。北新桥邮局不仅承担普通邮政服务,更因毗邻雍和宫,成为雍和宫风景日戳的重要发行与加盖地点。
北新桥邮局与雍和宫的合作始于2009年,双方联合推出“雍和宫新春祈福幸运封”,限量发行16666枚,封内包含佛教文化元素与生肖邮票。每年春节期间,邮局设立专人专台,为游客提供加盖雍和宫风景日戳的服务,成为节日文化活动的亮点。此外,北新桥邮局还参与北京中轴线主题文化活动,例如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当日,启用“北京中轴线主题邮局”风景日戳,进一步强化了其文化传播功能。
在数字化、网络化的浪潮下,北新桥邮局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北新桥邮局深度融入社区文化,与北新桥街道、共青团等机构合作举办市集、文化展览等活动,推广中轴线文化与邮政特色产品。在簋街春日市集中,邮局展示“北京中轴线”系列邮品,吸引游客感受古都文化魅力。此外,邮局可能与周边文化机构(如孔庙、国子监)联动,推出主题邮品与日戳,形成文化资源的协同效应。
雍和宫、风景日戳与北新桥邮局三者的关联,折射出北京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交融。雍和宫作为宗教与文化圣地,通过风景日戳的设计与发行,将自身形象传播至全国乃至全球、北新桥邮局则作为实体载体,连接了历史建筑、邮政文化与市民生活。从早期的手工加盖日戳到现代的数字化服务,北新桥邮局始终扮演着文化传承者的角色,既保留传统邮政的温度,又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随着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与城市更新的推进,雍和宫大街将以“雍和八景”等景观节点焕新面貌,北新桥邮局有望进一步整合文化资源,通过主题邮品、特色活动等形式,持续深化与雍和宫的合作,成为展示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在数字化与传统共生的时代背景下,这种文化脉络的延续与创新,正是北京这座城市独特魅力的生动体现。雍和宫的风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黄河入海之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