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中趣话之半山园

标签:
半山园风景日戳王介甫半山寺谢公墩 |
分类: 闻锺记邮 |
聞鍾記郵(4808)戳中趣话之半山园
收到了帅虎老师寄给我的明信片,被明信片上销邮资的邮戳吸引了,这是一枚风景日戳,主题是“半山园”。看着风景日戳上的半山园,总觉得似曾相识。因为说到了半山园,就会想到谢公墩,就会想起大名鼎鼎的王介甫、半山先生。南京旧称金陵,在魏晋是一个士族门阀的时代,当时士族中就有谢家,其代表人物有谢安、谢玄、谢道韫、谢灵运。谢安就居住在谢公墩,无论多大的英雄,都会湮没在岁月的长河中,谢氏家族也是一样,不然就不会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当时光走进了大宋王朝,神宗皇帝为了摆脱大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地侵扰的困境,召见了王介甫,并与介甫先生的提出的“治国之道,首先要确定革新方法”的主张不谋而合,于是任用王介甫为参知政事,后又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行了一系列只在富国强民的改革,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熙宁变法”,也就是人尽皆知的王安石变法。之后这场变法随着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的罢相而结束,介甫先生去职后就住在谢公墩。
到了介甫先生居住在谢公墩,这里有开启了一段新的传奇,就是代表了新旧势力的王介甫与苏子瞻同游钟山,并各自赋诗记游,两位的政见虽不同,但私交甚好。因为王介甫退居金陵,在出东城门七里,至钟山也是七里的白塔自己建造了居所,这就是半山园。元丰七年介甫先生一场大病之后,上书皇帝请求将自己的住宅改建成寺院,神宗皇帝赐额“报宁寺”,也称作半山寺。
王介甫去世之后,就葬在报宁寺后的半山园。此后的岁月里,这个半山园也随着朝代更迭,一路走来。明代这里被划入皇宫禁地范围内,清道光年间,两江总督陶澍在半山园故址重建半山寺,咸丰时期被毁。同治九年重建,宣统时期重修。如今在风景如戳上见到的半山园,位于中山门北白塘,清溪路附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