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戳里的“三北”

标签:
三北慈溪明信片双十生态工程 |
分类: 闻锺记邮 |
聞鍾記郵(4770)邮戳里的“三北”
上个月双十,上海张老师浙江一游,寄给我一枚明信片,看着明信片上的“三北”邮戳,感觉很新奇,原来“三北”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名词,在浙江慈溪还有一个“三北”的镇子。早在六七千年前,就有先民生活在这里,这就是著名的河姆渡文化。这里物产丰富,素有粮棉之仓、鱼米之乡“的美称,杨梅、柑桔、黄花梨、黄泥螺等特色产品闻名遐迩。如今三北镇的乡镇工业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人造皮毛、灯具、绣服、化工和再生橡胶五大支柱产业和三夹板、电容电器、五金塑料、旅游产品四大新兴行业。
三北镇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和杭州湾新区、慈东工业区的迅速形成,三北已经成为宁波北部经济中心的黄金地带。三北镇抓住发展机遇,主动接受融入,营造三北特色的经济强势,着力打造慈溪经济强镇。这里尽管历史悠久,但“三北”的得名还是在1994年,因为地处镇海、慈溪、余姚三县之北而得名三北镇。境南达蓬山有摩崖石刻,是这里的风景区。
如果不看邮戳上的“浙江慈溪”,还以为三北在北方呢。因为在多数人的印象中,提及三北,就会想起东北、华北、西北的防护林。这是在三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是中国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从1979年开始的一项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工程规划期限为73年,分8期工程进行,如今已经启动了第6期工程建设。这项工程囊括了三北地区13个省(市、区)的725个县(旗、区),总面积435.8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45%。
三北工程改善了三北的生态环境,解决生态灾难的根本措施。在农田保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实践证明“治水之本在于治山,治山之要在于兴林”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植树种草是解决生态灾难的根本措施,生态灾难只能用改善生态的办法来治理。
前一篇:黄浦江上的之杨浦大桥
后一篇:霜降秋风碧空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