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特产大米

标签:
二维码邮资机宣传戳崇明特产明信片大米稻米 |
分类: 闻锺记邮 |
聞鍾記郵(4723)崇明特产大米
民以食为天,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们都离不了一日三餐。只不过由于地域的差别,形成了北粟南稻的口味。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江南盛产稻米,后来才知道,有水的地方都可以种植水稻。就像天津的小站大米和东北的五常大米都很有名。小的时候长汀周围的大人们讲,我生活的古城西南也出产稻米,非常好吃,只不过受到地域限制的原因,产量不是很大。再后来随着水源的枯竭,本地的稻米逐渐消失。尽管各地都出产稻米,有的是一年一季,有的一年两季,有的一年三季。
收到了9月12日本家老师从崇明南门邮局寄给我的明信片,明信片上打印了一枚二维码邮资机宣传戳,主题是“崇明大米”,这也是崇明特产之一。邮资机宣传戳的图案,就是生长的稻子和盛在碗中的大米。成熟之后的稻米还不能直接食用,还有经过脱粒、砻谷、碾米、成品等工序,才能让稻子转化成白白的大米。然后就可以闷、蒸成米饭,或者加水煮粥,再配上炒菜,就能直接食用了。
邮戳上的崇明大米生长在三面临江,一面临海的崇明岛,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水洁、土净、空气清新,拥有良好的生长环境,非常有利于水稻的种和生长。崇明大米更以其外表晶莹饱满,口感清香软糯,赢得了上海人的青睐。近些年,崇明区大力建设世界级生态岛,全面铺开一系列环保举措,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环境与土壤,培育出了独一无二的崇明大米。
作为一日三餐离不了的白米,种植的历史已经超过了5万年,7千年前长江中下游的人们已经完全掌握了水稻的种植技术,大米也成为人们日常使用的主要粮食,河姆渡文化时期开始使用杵臼加工大米,杵臼这种稻米加工工具一直沿用到上世纪70年代,时至今日一些山区仍在使用。说到了大米,不能不提一个人,这就是袁隆平院士。正是他的不懈努力,使得稻米的产量不断攀升,解决了许多人的吃饭问题。
好大米出自好地方,崇明岛地处水稻种植的黄金区域,再加上长江入海口冲击岛的沙质土壤,沉淀了多种碳酸钙及有机物,充沛的玉莲,充足的光照,成就了优质的崇明大米。感谢本家老师寄给我的明信片,从邮戳上了解很有地域风味的崇明大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