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邮戳宝鸡周期王朝发祥地雍城青铜器之乡 |
分类: 闻锺记邮 |
聞鍾記郵(4261)周秦王朝发祥地
范老师又去宝鸡了,从火炬路邮局寄给我一枚明信片。这个位于陕西、甘肃、四川、宁夏结合部的城市,处于银川、成都、兰州、西安四个省会的中心位置,自古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不过比起宝鸡这个名字,这个城市还拥有西岐、雍城、陈仓、扶风、凤翔好几个好听的名字,感觉都要比现在的名字高大上。不过“宝鸡”是在唐唐玄宗、唐肃宗时期,因为“宝地神鸡”的缘故,改陈仓为宝鸡,一直到今天。
说到了宝鸡,最先想到的是宝成铁路,当年上学时候学地理,西线铁路宝成-成昆铁路的起点就是宝鸡。那时候绝对没有想到这个城市还有那么多好听的名字。西岐就是今天的岐山县,是炎帝生息之地,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周朝的国都。从周太王一直到周平王,延续400年,一直是周王朝的政治、文化的中心。有关西岐最著名的应该是凤鸣岐山的故事,至今还在百姓中流传。正因为凤鸣岐山,所以就有了凤凰山、凤鸣镇,《诗经·大雅》中也就有了“凤凰于飞,亦傅于天……凤凰于鸣,于彼高岗”的句子。
平王东迁之后,因为秦襄公护国有功,被升为诸侯,雍城就成为秦国乃至大秦王朝的发祥地,也是作为秦国都城时间最久的城,这是从“学习强国”的答题中得知的,只是不知道《禹贡》中记载的禹王定鼎天下的雍州与雍城之间有没有直接关系,作为古九州之一的雍州,范围就是今天陕西、宁夏的全部,以及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的部分。
陈仓自秦得名,一直到后赵被废除,在历史上可谓鼎鼎大名,最著名的莫过于汉王刘邦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举击败楚霸王,谋取中原,建立了大汉王朝。后汉三国时期诸葛亮也曾暗度陈仓,可惜被司马仲达识破,但孔明先生可不是个善茬,就在陈仓,一计不成生二计,最终攻破陈仓。暗度陈仓不但是一个故事,也是一个成语,更是一个军事谋略。
扶风是大汉三辅之一,又称作右扶风,在如今很多的隶书名帖中经常见到的一个名字。现在提到扶风,就会想到法门寺。三辅又称三秦,本意是指大汉王朝治理长安京畿之地的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同时也是这这三位官员管辖治理的区域,就是京兆、冯翊、扶风这三个地方,隋唐之后称“辅”。现在说到陕西有时候也会说“三秦大地”,不过这个三秦是指陕南、陕北、关中。历史上还有一个三秦,就是秦朝灭亡后,项羽把原秦朝的章邯封为雍王、封司马欣为塞王、封董翳为翟王,这应该是最早的三秦。
说到了宝鸡的另一个名字就是凤翔,这是安史之乱之后的一个名字,与宝鸡的寓意类似。当年苏子瞻中进士之后出任的第一个官职就是凤翔府签书判官,他的顶头上司就是太守陈希亮,陈太守可谓是苏子瞻人生路上的第一任政治导师,只不过年轻的苏轼身在其中不知福而已。当苏轼离开了凤翔后,才懂得了陈太守的一片苦心。这位中国文学史上的大文豪正是从凤翔,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的新起点。当陈太守过世之后苏子瞻为其写下了墓志铭,长度仅次于司马光,并且与陈太守的儿子成为莫逆之交。凤翔还有一个著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翔木板年画,这是上过邮票的。
无论是雍城、陈仓、扶风还是凤翔,这些古名如今在宝鸡都可以找到历史上的痕迹,比如岐山县、陈仓区、扶风县、凤翔区,已经成为宝鸡的一个重要的组成。这个城市不但历史悠久,还有很多的荣誉,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在中国有铭文的青铜器几乎都出自宝鸡,是研究中国文字演变,了解西周文化的最有力的见证,迄今已经出土了5万余件青铜器,其中有几件是不可复制的国宝:何尊,文字中最早记载了“中国”二字。毛公鼎,铭文最多的青铜器。大盂鼎,金文书法之首。散氏盘,开草篆一代书风。虢季子白盘,金文必学之法帖。大克鼎,西周社会的忠实记录。逨盘,中国第一盘,是夏商周断代工程。另外还有中国石刻之祖——石鼓文。
这些都是宝鸡的骄傲,当然这个城市还有很多故事。如果细细去了解的话,宝鸡还有很多的别称,像西虢、周原、西府、阳平等等,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期待有机会去宝鸡,去领略青铜器之乡、周秦历史文化之源的风采。还有就是这里令人垂涎的美食——西府小吃,岐山臊子面、宝鸡擀面皮、西府扯面、文王锅盔、豆花泡馍、腊汁肉夹馍等等。最感兴趣还有邮票上的宝鸡事物,还有宝鸡的邮戳。就像我收到范老师寄来的明信片上的火炬路邮戳,这是原开发区邮局更名后的邮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