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红楼梦》第五组邮票萧玉田邮票首日实寄封工笔画方寸世界 |
分类: 闻锺记邮 |
聞鍾記郵(4241)曲终人散梦红楼
4月23日随着《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第五组的发行,历时8年,戴敦邦、萧玉田两位当今画坛大师联手为集邮者奉献了一曲精致的红楼交响曲。认识戴敦邦、萧玉田两位大师源自邮票,1984年一套《牡丹亭》邮票让戴敦邦走进了集邮者的视线,尽管戴先生只是邮票原画的创作者,但他工笔加小写意独特的画风还是令人眼前一亮,虽然有票的设计采用了藏蓝的边框,是的邮票整体略显压抑,但邮票画面还是很喜欢,当年在经济不宽裕的年代买了两个方连;1991年从《承德避暑山庄》邮票上认识了萧玉田先生,那是他还在承德画院,办公地点就在避暑山庄,每天行走在园子中,对避暑山庄的一草一木了然于胸,用工笔创作山水画是需要很大勇气的,这套邮票也成为1991年为数不多的精品之一。
当第一组《红楼梦》邮票登场后,再一次领略了戴敦邦先生的画功,但看着邮票上人物的造型,总觉着在哪里见过,直到有一天电视里重播《水浒传》,一下子明白了,因为《水浒传》人物造型就是戴敦邦先生设计的,而邮票上的人物造型依然采用了小写意的手法,也许这种绘画手法放在别处合适,但放到了红楼中就显得另类了。于是从第二组开始,由萧玉田先生担纲,采用工笔重彩的形式,让观者感觉到很舒服。这也许是《红楼梦》的魅力,因为每一位读者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心目中的宝黛钗。也许是邮票的魅力,在小小方寸中蕴藏了大千世界。两者的完美结合,会让人浮想联翩。
《红楼梦》第五组邮票发行之后,收到了很多朋友寄给我的邮票首日实寄封,闲来无事整理实寄封片的时候,又翻出了这是首日实寄封,在众多的风片中,还竟然凑了一整套,感谢朋友们的厚爱。也许人们天生都喜欢欢乐的事物,于是宝、钗“金玉良缘”的那没有票竟然收到了4个单票首日封,“探春远嫁”尽管也不是很好的结局,但嫁娶对于一个家庭而言终归是一件喜事,也收到了2枚单票首日封,而“焚稿断情”“却尘遁世”一个是临终,一个是出家,相对而言不是一件吉祥的事情。不过也各收到了一枚邮票首日封,正好凑了一套。
曾经有一个时期读过《红楼梦》,但面对纷杂的知识点,无从下手,依葫芦画瓢算是看完了一遍,只能说是囫囵吞枣。电影也好,电视连续剧也好,也只能是有重点地展示,很多连带的桥段都忽略了。后来从喜马拉雅上听了一遍《蒋勋说红楼》,算是又串了一遍,但对原著依然是抱有一种畏难的心理。当把中国邮政用了8年的时间发行完毕的五组邮票房子一起欣赏的时候,一些在影视剧中见不到的场景从邮票上又找了回来,比如“寒塘渡鹤影”,也有一些情节被忽略,但无论怎样,邮票作为一种微缩的艺术品,不可能面面俱到,总会留下很多遗憾。
南京帅虎老师寄给我一枚实寄封,信封上没有贴邮票,打印了一枚二维码彩色邮资机戳,主图是著名的“双玉读曲”。说来第一次在邮票上看红楼,看的就是刘旦宅先生画的红楼十二钗和双玉读曲,那是1986年。那个年代的每一套邮票都是经典。邮票分了两次发行,我是在1986年的时候得到了一本纪念册,其中就有这套邮票和小型张。如今纪念册已经找不到了,但这套邮票被我放进了74-82年册中。
伴随着第五组红楼邮票的发行,为这个系列画上了完美的句号。邮票里的故事很精彩,只不过现在很少用到邮票了,尽管如此,集邮的爱好已经是丢不掉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