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刀尔登:行为文学

(2011-10-19 09:55:52)
标签:

刀尔登

缪哲

杂谈

分类: 今文观止

行为文学

 

文/刀尔登

 

 

《江湖外史》很难介绍,很难评论。很难介绍是因为体例既别致,内容又繁杂,不容易做出———像我们通常能做到的———“这是一本小说”或“这是一本讲怎么挣钱的书”之类的概括。封面折页上印有这样的话:“本书是一本关于武侠的书,也是一本关于1980年代北大‘青春回忆’的书,……而作者本人则认为,本质上,这是一部关于道路问题的书。”差不多就是这样吧,一部关于道路问题的书,只不过,它较少地涉及已经或准备走的道路,涉及较多的倒是或并未实际发生的,或并非真打算去走的道路。而在人们所称“80年代”的气质中,后者显然更有意义。

 

很难评论,因为《江湖外史》是本狡猾的书,把目标———或用武侠小说的爱好者喜好的术语,名之为“命门”———隐藏起来。稍微认真一点的评价,都可能落得表错了情的嘲笑。在这方面,幸好它还没追求极至,因为我们见过不少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作者的作品,把羞涩或空虚藏在任诞的外表下,面对这些既渴望又拒绝交流的作品,评论者实在是无所措其词。这种性格,我相信———最简单地说———是1980年代与1990年代世风的差别过大造成的,也是那时的校园里弥漫的文学空气造成的,这种空气不仅仅浸染了文学的爱好者,它影响过非常多的人的自我评价。好些毕业生喜欢把那时的回忆当成“精神财富”,这虽然只是种幻想,却非常地流行。

 

本书的作者克服了羞涩,讲了许多个人的事情。我不知道有没有“行为文学”这个词汇,如果没有,现在可以有了。希望这个词不会引起作者的不快,因为这是一种古老的传统,近乎知行合一,很可褒扬。人生的戏剧性可设计者十惟一二,可期待者二三,可想象者六七。负责对此做出评估的,显然是我们通常称之为“文人传统”的东西。另一种传统是知识。是的,是另一种。知识分子与文人只是偶然地交叉,像在作者的出身地,北京大学中文系里发生的那样;它们有点像一道出行的生意伙伴,境遇不好时相拥而泣,得意时便要互相看不起了。

 

在知识的庙堂与文学的江湖中间,《江湖外史》走的是中间路线,用处理知识的手段处理金庸\古龙这样的题材(尽管近些年颇有相反的论点,在学院的主流中,这两个作者还远无资格成为知识的对象),用轻松的语调导入可令出身低微者羡慕的专业背景。如果做得好,可令读书人头为之点,不读书人膝为之软;如果做得不好,也将从两方面收获批评。这样一种写作方式,我在阅读时觉到,是最适合作者的,处在两捆干草中间不意味着我们非得做布里丹的驴子,谁说不可以左右逢源呢?

 

在金庸与古龙中间(如果可以这样说),在风流与世故中间;在取悦于男性读者与取悦于女性读者中间,在取悦于别人与取悦于自己中间;在行为文学与知识传统中间,在强壮的解释力与不驯服的歧义中间……有了这么多个中间,你没办法不写出点有代表性的东西。至于代表的是什么,且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我而言,这不像一本书,倒像一条鱼,瞻之在此,忽焉在彼;既然是条鱼,我也只能将它推荐于读者的口味,而不是诸位的胃肠了。

 

(来源:《南方周末》2006-07-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