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贾元春薨逝时只有二十出头
(2008-07-08 14:59:22)
标签:
金瓶梅红楼梦贾宝玉西门庆意淫黛玉宝钗英莲探春元春品花宝鉴 |
分类: 黛琪点评红楼梦:红楼本事 |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关键词:贾元春薨逝时只有二十出头
《品花宝鉴》自题云:“从前争说红楼艳,更比红楼艳十分。”貌似品花作者以为红楼作者跟他一样,不过是品花爱男风,红楼好女流,其实大谬。红楼乃一部痛史,虽涉风月,却无关艳情,不是那等一味淫邀私约之下流小说可比。
开篇甄家祸起,英莲被拐,甄士隐出家。第二回便是贾夫人仙逝。
之后便接二连三,林如海死,可卿死,金哥公子死,秦钟死,金钏儿死,尤三尤二死,晴雯死,迎春死,香菱死,黛玉死,贾母死,元春死,看多红楼,便半夜常闻鬼哭声啾啾也。
这是红楼梦中“风月宝鉴”的本意。一生日,一死人,一番春花秋月欢聚,一番花落水流红,惆怅难禁,悲不自胜。一面公子红妆啼笑忙,一面无名白骨冷森森。正是脂批所谓“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也。通部红楼中处处点醒一幻字,点醒一干人正在大梦之中也。
娇杏故事,类于金瓶中春梅故事。门口买线,俨然有一个西门家线铺也。冷子兴并未说出贾府出何等大事,或者此事便是贾宝玉衔玉而诞。随着元妃已入宫,贾府将有一个短暂的复兴时期。
贾府复兴是从背面来写的。贾雨村依傍黛玉进京,甫一投名,贾政即他谋得复职,补了应天府的缺,好大一个官儿。
如此,则可知娇杏不如春梅远甚,贾雨村不如玳安远甚。骂杀不在黄道白道之读书人贾雨村者。
贾雨村论宿命因缘,颇有见地;以孽缘来解说薛蟠英莲之事,似亦不算无理。但贾雨村和娇杏夫妻忘恩负义,冒宗攀亲;贪酷狡猾,则是“臣不臣”之典型。
薛蟠送宝钗进京,便已打定主意投靠贾府。
娇杏,侥幸也。通部红楼中杏花皆为侥幸之物。
探春亦命同杏花,但仍在情榜薄命司中,所谓有命无运者也,薄命者也。
红楼在真事隐去、假语存焉的过程中,有明明言出之处多见,稿子故意地目次窜改、时序颠倒。
贾府先前曾败过的,黛玉初进贾府所见之规模,不过一小小富贵之家耳。及至元春圣眷归省,威赫复张,门阀尚可维持。关于贾妃,有大关节一处:贾元春“虎兕相逢大梦归”;贾府有参与“老太妃薨逝”之国葬。年幼时读到此处,不由得多看了几眼。红楼名言为闺阁立传、不及国事,但老太妃一节大书特书,岂不可怪乎?曰,非也,非也,这里头有一个极大的关节隐着。可以推测这写的乃是贾妃薨逝,并已是太妃了。而虎兕相逢,无非“今上”新旧更替,宁荣二府自然树倒猢狲散,不必人告谋反便急急倒也。
故而,在前八十回中,已经隐伏着后来的结局。《红楼梦》应该是未完稿中的完稿。
元春入宫为贾府末世之短暂复兴。四大家族此时,均无后继之人。男子个个不争气,女子个个有才智,只可惜彼时的社会,女子终无出头之日,也不能撑家立业,纵然有作为,除了嫁人,也没有资格来担当什么;而她们所嫁的对象,不管是人品材质,却都比她们本身差得太远。若在今天,贾元春固然可以翻云覆雨,薛宝钗不仅可以振兴薛家也可以振兴贾家;林黛玉也可以独立门户不必寄人篱下;王熙凤、贾探春,谁不是英雄?只可惜生不逢辰、所遇非偶。曹公此书有违其世圣人之心,不亦宜乎?如此佳人而得此结果,此园此家此国欲得不败亡而可乎?曹公末世之叹,为闺阁立传之志,岂在此乎?所以悼红轩,所以大观园,所以乌托邦,所以先贤、怡红、撮合、意淫,所以红袖啼痕、情痴抱恨,不亦为此乎!
想宝玉一生,惟意淫在意,体贴周备。忽一日大梦醒觉,念及当日,闺阁众卿往事历历,自己虽朽木枯株,但这一干闺英闺秀犹不能挽狂澜于既倒,且遭受玉碎之祸,痛定思痛,岂不痛哉?失颦卿,乃宝玉人生大失意事;众卿失大观园,乃世界之大失意事;也是须补之天、待补之地大不可解之事。如此方有红楼梦大痛之书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