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黛琪游历@新西游记 |
早上还是八点钟出发去榆林窟。
车行一个半小时,辗转走了一个马蹄形。走过柏油路、砂石路、乡村大道,经过砂石戈壁、胡杨护养林和绿洲,护养林中绯红黄绿,笼罩四野,看去别有一番美感。绿洲中心是榆林村,四条大路交汇的地方立了一座小巧亭子,四面题了匾额,无非莫高石窟、南望祈连、西出伊吾之类。这里的植被已经大为改观,种植物大多是棉花,溪流渠洼干涸处可见到明显的白色盐碱渗出凝结。在城里见到西瓜和玉兰瓜,在野外没见到瓜田。
瓜州之名,出于张骞西域之行。因路过安西患疾,食瓜得解,回国后特请武帝筑城,命名瓜州。而榆林窟的开凿,则是沿榆林河两岸峭壁下手,从隋末初唐开始,中唐为盛,五代及宋元均有新建,清代重修过。这里备受瞩目的地方一是唐代壁画塑像色彩鲜艳笔法高妙,二是西夏塑像壁画,其造型笔法和故事,有过于唐代者。这里还留有一个难解谜题,那就是早于《西游记》三百年的西游记壁画故事。
当年玄奘西行同时,便有唐僧取经故事沿途传开。人人喜爱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之原型,自然是胡人无疑,但究竟是否本地传说以及慧立著《玄奘传》中的石磐陀,难以确断。但是榆林窟的唐僧取经图,有西去者,又有取经归来者,唐僧造型为昂藏风发之男子,牵马行者则猴脸、须发俨然,两人都是行者打扮,跋涉万里一往无前的气质跃然,与《西游记》中唐僧之委婉柔弱、孙大圣之通达滑稽,大相径庭。
榆林窟译名万佛峡,榆林之名源于窟边榆林河,概谓河畔多榆林故。但是现在榆林荡然,周围是砂石戈壁,四壁荒凉。榆林河水是雪山融水,流经大片砂土带,挟泥浪滚滚奔流。在榆林窟周围,种植有白杨垂柳,因为灌溉得便,长势相当茂盛。榆林窟工作人员还在树林中栽了一株梨树,果实累累,只是太小。间种鲜花,香气馥郁,显出一幅天然的室外仙境模样。
榆林窟属于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文物保护严格,洞窟开放须遵循必需的程序。我们只能在室外远观,不能近前,也不能进去仔细观赏。总体印象是这里的壁画保护比较好,除过自然毁损,风尘静落覆盖,大部分没有遭受人类荼毒。西夏史代壁画塑像故事,均带有浓厚的世俗色彩,多为显扬门户、自求福报者描摹刻画,西夏至元代作品,有显密结合、汉藏兼取的特点,可见佛法对于世俗,也成了验证人心不足之法器了。
安西是唐僧取经去路上最重要的一个点。他在附近偷渡疏勒河,西出玉门关直到新疆哈密,前途未卜后有追兵。历史上,疏勒河几度改道移动,他偷渡的地方只剩下荒凉水塘。在大漠夕阳下,今天的我们已经很难体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