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煮物理》作者罗会仟在燕山大学做“高温超导漫谈”概况

(2017-02-07 08:23:00)
标签:

罗会仟

高温

超导

科普

学校网:

高温超导漫谈

2017-01-05 14:16 (点击: 117)

 

报告摘要:超导作为一种宏观量子凝聚现象,是凝聚态物理基础研究中的重要前沿领域,其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等神奇量子特性在能源、科研、医疗、通讯等各个领域均有重要用途。超导的百余年历史上,无数聪慧的科学家创造了金石时代、黑铜时代、白铁时代等辉煌,特别是中国科学家已在铁基超导研究中引领世界前沿。2016年是高温超导发现30周年,随着铁基超导的助力,高温超导机理的面纱在不久的将来终会全面揭开,甚至室温超导也有可能被发现,从而给整个物理世界乃至人类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报告人:罗会仟报告人简介:罗会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科普作家。2004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2009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物理所并留所工作至今,入选2016年度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目前主要从事高温超导的中子散射实验研究,已在ScienceNature PhysicsNature Communications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总引用次数2200余次,H因子为26。荣获首届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最佳科学博客奖”及“博客团队一等奖”。在《物理》、《现代物理知识》、《科学》等发表多篇科普文章。科普代表作品有:《水煮物理》、《超导“小时代”》、《保福寺的博士僧》等。参与撰写《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物理卷)、《物理学的足迹》、《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系列读本》等系列科普图书,均荣获第四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金奖。2016年入选科普新媒体“赛先生”品质委员会、北京市科协“蝌蚪五线谱”专家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科普专家团等。报告时间:201719 19:00报告地点:燕山大学 电气A101会议室 联系人:刘永 教授 0335-8357714

 

 

请大家关注更关注他的《水煮物理》。

 

 

************************************************************

会上,我提了三条建议,罗博士说会下讨乱。下面是我给罗博士的邮件内容:

 

 

昨天晚上,我提的三个建议,其实就是用词严谨性和逻辑严谨性的问题。

一、在标题“高温超导漫谈”中,用“次低温”或干脆用“低温”取代“高温”。(1)对于公众来讲,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温度,叫做常温,一般为20°C左右;比常温高的温度,叫高温;比常温低的叫低温。对超导没什么了解的人(多数科普受众)多数都直接认为“高温超导”就是“温度高于常温状态下的超导”。(2)你实际讲的超导实在几K到几十K,最高的200K 的极低温度下的超导。相对于几K,几十K的温度是高了,但叫做高温还是不合适的。(3)为此,建议在标题“高温超导漫谈”中,用“次低温”或干脆用“低温”取代“高温”。

二、在超导状态的物质的电阻率不是零或没有,而是现有仪器测不到。电子在物质世界中运动,肯定与周围环境物质发生作用,就受到阻力作用。说处于超导状态下的物质的电阻消失或是零,是不严格的。不是没有电阻,而是现有仪器不适合测-测不到;就像用市场上称白菜的秤来量电子的质量一样,量不到。

三、物质不灭,也就不生。说宇宙年龄100多亿年,无依据。如果宇宙来自大爆炸的奇点,那奇点从哪里来?奇点时间如何算?还有,说超导开始后,几百亿年也停不下来,谁做过这么长时间的实验?

这些你可能听着不顺耳,但为了科学,没办法。

尽管有改进建议,你作的报告还是十分精彩的,我收益颇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