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与写:教师成长的“另一种可能”

(2018-09-03 09:39:47)
标签:

教师

“读与写”

教育

分类: 好文转载

栗勇

    这个暑假,我读了朱永新老师的《中国新教育》一书。书中观点新颖,既有理论的阐释,又有实践的底蕴,以解决实际问题和丰富教师的生命为旨归。

    这本书内在魅力来自三个方面:其一是文中的观点,贴近一线教师的生活,有对问题的深入剖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引;其二是我希望通过阅读本书找到教师成长的“另一种可能”;其三是我看到了教师对教育的信仰,感受到了教师成长的力量。

    当我读完此书后才明白,教育不仅是学生成长与进步的过程,更应该是教师成长与进步的过程,只有教师成长了,学生才能成长。作为教师,怎样才能成长与进步?关键在于专业阅读和专业写作。

专业阅读——发现教育之亮光

    专业阅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朱永新老师发现:“阅读的关键人物是教师。没有教师对阅读的热爱,就很难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没有师生的共同阅读,就很难形成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则是依据“教师专业阅读”建立起来的。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我明白了“如果我想让自己每天的劳动能够给自己带来乐趣,就得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读郭文红的《发现班主任的智慧》,我懂得了“把每个孩子放在心上的就是一种人性的教育”;读王维审老师《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我发现了教育叙事的故事,要以真实打动人,以朴素吸引人,以沉静启发人……在自己阅读的同时,我与孩子们共同阅读了曹文轩的《草房子》、安徒生的《安徒生童话》、孙幼军的《小布头奇遇记》、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全传》《女生贾梅全传》等童话故事,就这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被一一点燃了。

    通过读书,我认识到,读书不是为了功利,而是为了寻找教育的源头活水,是为了生成新的教育智慧,是为了把最新鲜的东西带进课堂,是为了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是为了构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更是为了发现教育之亮光。

专业写作——发现教育之美好

    在大多数教师眼中,教师写作是为评定职称而写,为发表文章而写,为检查而写……朱老师认为:“一个人的专业写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教师专业写作是为了服务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学生以及自身的幸福完整。”

    我想通过日记、书信、便条等形式,记录、反思日常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促进自身的自主成长。就像朱老师一样,做一个行者、一个观察者、一个思想者、一个实践者。

    在真情的写作、专业的阅读、有意思的班级管理中,我充分体验到教育的有滋有味。师生“同读共写班级故事”,我会每天按时读书、按时写发“班级故事”。课堂上师生之间一次意外的生成,课下孩子们之间的小误会、小纠结,日常生活中对小小“事故”的机智应对,我都会采用小故事、纸条、小书信等方式给他们“写作业”,让孩子们在读写的过程中受到教育的启迪。

    为收集素材,看到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现象,当有“事故”发生时,我会持续追问:怎么处理会对孩子的成长有积极影响?如何让孩子们在这件事情中得到教育的智慧?我把这些瞬间的想法用笔捕捉下来,回到办公室第一时间通过文字“传达”给孩子们,让他们受到不着痕迹的教育。

    读着读着,就会发现教育之亮光,写着写着,就会入道了:课上、课下的琐事,同学、老师的“经典”动作,自己、他人的不开心、麻烦事……都成了我们的写作素材,故事中有我和孩子之间的师生情、有孩子之童趣、有班级管理之智慧。

    作为一名班主任,最大的幸福莫过于陪孩子们一起成长。孩子们开始一点一点向善向美,我眼中的教育变得越发美好。

    (作者单位:甘肃省宁县长庆桥镇安河小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