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秘国外“中考” 成绩不是唯一

(2017-06-26 15:41:22)
标签:

国外

中考

教育

分类: 好文转载

 

探秘国外“中考” <wbr>成绩不是唯一

 

2017-06-22 19:02:28

六月入夏,中考似火。中考对于国内初中生来说,是人生路上的第一次重要选择,其实对于国外的初中生来说,同样如此。那么,国外有中考吗?他们的中考与中国的有啥不一样呢?国外的初中生考高中容易吗?

美国:

私立学校需要考试成绩

美国有没有中考?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没有。美国公立学校占大多数,小学升中学,中学升高中,都是就近入学,不需要升学考试。公立学校(包括属于小学的幼儿园),都是义务教育。

对少数孩子来说,有。美国的中小学,大约有四分之一是私立学校。要收学费,多数是每年2到3万美元。在美国、加拿大和世界其他地方,有数百所私立中学和高中为保证质量,除了看申请学生原来就读学校的成绩单、课外表现、推荐信等以外,还要参考一个标准化考试成绩,叫做“中等学校入学测试”,简称SSAT。SSAT是由中等学校入学测试委员会举办的考试,分两个级别:低级别,对象是5到7年级学生;高级别,对象是8到11年级学生。对这些孩子来说,SSAT有点像中国的中考。每年,它在美国举行8次,在世界各地举行5次。

美国私立高中录取时的各项常用指标所占比例约为:在校学业成绩(25%)、SSAT成绩(15%)、业余特长(10%)、课外活动(10%)、社会服务(10%)、推荐信(20%)、面试(10%),与学校的渊源,比如父母是校友等(附加分)。美国高中在录取学生的时候,希望通过不同的指标来综合衡量,以求网罗到最合适的学生。

英国:

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考试方式

英国初中课程选择很丰富,学生除了必修课,可以选修5~8门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并在10年级和11年级参加英国中考(GCSE)。英国初中的必修课程包括,英语(语言+文学)、数学、科学(生物、物理、化学)。

GCSE是英国的中等教育普通证书,也就是小留学生们口口相传的英国中考。GCSE考试项目包含了初中规定的包括英语、数学和科学的必修课,以及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的4门选修课。

英格兰大部分中学的GCSE课程都是两年制的,假如学生选修法语、艺术、历史和音乐,在这两年则会上这4门课。在学生进入10年级的时候会参加阶段性测验,而进入11年级则需要参加GCSE考试。这样做的好处是课时多,知识可以在两年内慢慢消化,跟中国的初二、初三两年很像。

而有一部分学校的GCSE课程是一年制的,假如学生还是选择以上4门课,则可以10年级的时候修读法语和艺术,学年底参加GCSE考试,然后进入11年级后修读历史和音乐并完成考试。这样的好处是每年学生可以专心于两个选修科目,复习起来思维跨度不用那么大。

相比于国内中考的“一考定终身”,英国的中考模式比较人性化。一般在11年级的上学期(10—12月),英国高中就开始招生了,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入学标准。私立中学一般会要求看申请人10年级的成绩单、个人简历,还会有入学考试。有时还有逻辑思维方面的测试,不少学校有具体科目考试,而重点公立中学最看中的是10年级的成绩单以及学生GCSE科目老师给出的预估成绩。

澳大利亚:

看初中排名与平时成绩

初中升高中对澳大利亚的学生来讲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悉尼地区,能够在一所精英高中(类似于国内的重点高中)读书,这就等于一只脚跨进了优秀大学。进入优秀高中,一般有两种途径。

一种是考试,根据学生就读的学校在地区的排名、以及所学科目的平时成绩,进行统计排名,计算出不同学生的成绩。地方政府会在每年的11月中旬,组织所有学校的应届生分科目进行统一测评,比如:学校所有文科生都要参加文科考试,考试内容涵盖整个人文科学,更包含摄影、音乐、设计等。

另一种途径则是通过私人或者家庭的赞助升学。接受这种升学方式的一般是教会的寄宿学校,或是私立的贵族学校。这类学校一般不对外招生,只接受对学校有足够贡献家庭的后代。一般国外只有富裕或者虔诚教徒家庭的孩子,才会被接收到这类学校。这样的学校,一般是一站式的教学流程,即从小学到高中,所以孩子们也不用参加统一的升学考试。

日本:

内审书占比逐年增加

日本的初中生升高中也需要考试,无论是通过“中考”这样的“一般入学考试”,还是通过“保送”这样的“推荐入学考试”。虽然近年来,初高中6年连读制的中学数量有增加的趋势,但是大多数初中生升学一样要面对“中考”。

不管是“中考”还是“保送”,日本考生有一份比准考证更重要的文件要准备:内审书。内审书由初中校方填写,包括了考生在初中三年的综合表现:三年的各科学习成绩(5分制);旷课,迟到次数;是否担任班级干部;是否参加课外活动;基本生活习惯如何;责任感,公共心如何;是否有英语会话能力等级资格等等。高中在录取学生时,内审书占的比重正在逐年增加。现在,内审分与一般入学考试成绩的比值已经达到了四比六左右。

最近几年,大多数学生都选择相对保险的“推荐入学”作为第一选择。在面试的时候,除了日常行为规范、礼仪礼节被考察之外,考生被问得最多的就是“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你来我校最想干些什么?”之类与“志愿”有关的话题,甚至有的高中会在面试时要求考生“全家出动”,连家长的表现、家庭成员间的互动也在考察范围之列。

□文/本报记者 邓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