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痛与变
标签:
教育痛与变文化 |
分类: 好文转载 |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18/201a62e95805417990ed4f3fb02403c7_th.jpeg
●●●
在日本,较少出现为了孩子上学而购买“学区房”的现象,也未爆发中小学校“择校热”。究其原因,日本主要是通过以下4个方面从主观与客观上杜绝了这些情况的出现。
实行按照学区划分就近入学制度。日本自“二战”结束后,中小学招生一直实行严格的学区制。日本1968年开始推行“通学区域制度”,该制度规定学生在通学区域内的公立中小学就近入学。换言之,就是以居住地址为依据来决定学区和就读学校,即家搬到哪儿,就可在哪儿就近入学。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18/544e64cb3cff4e578910f5e231e79a3c_th.jpeg
小孩入学时,学校不要求看家庭的房产证。所以,在日本很少有家长为了孩子上学专门在学校附近买房,若想上某所学校,在学校附近租房即可。另外,日本房价的高低与否,主要取决于房源所处的地段、房子本身的质量、交通便利与否等因素,不会因为拥有一所或几所“名校”而拉高了房价。
法律与政策保障为国民提供了均衡的教育资源。日本出台了一系列法律与政策措施,保证全日本教育资源均衡。日本《教育基本法》第三条(教育机会均等)规定:“所有的国民都应当有按其能力享受教育的平等机会。”日本从大都市到偏远乡村,一般方圆6公里内都设置有中小学。
实际上,日本中小学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基本完成了“标准化”建设。从城市到农村,中小学按照日本政府所出台的“学校设置标准”等相关法律进行建造与配置,从校舍、图书馆、运动场到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按照统一的“标配”进行建设与配备。所以,从教育教学的硬件上来说,日本学校之间没有很大的差异。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18/10657357377c4b1f90880268df808e93_th.jpeg
此外,从教育教学的水平来看,日本中小学使用文部科学省统一制定的《中小学学习指导要领》(课程标准),各地中小学都要按照此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这样确保了日本不同地区的中小学教学要求的一致性。
为了保障全日本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机会的均等,以促进全日本各地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自2007年起,日本文部科学省重新启动全日本学力测试,测试对象为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三年级学生,测试科目主要为日本语、理科和英语。2015年参加此学力测试的学校和学生数又创新高,参与测试的小学共19522所,初中有10526所;参与测试的学生人数小学生为1034957人,初中生达1038129人。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18/e2bf06b83b4648afba610e642d9bd34d_th.jpeg
实行教师定期流动制。每年4月,作为国家或地方公务员的日本中小学教师,按照相关规定,他们中的部分要从原学校流动到另一所学校。教师定期流动,保障了学校之间的教学水平能够保持均衡,确保了“名师”能在各学校之间公正、公平地分配。
日本《国家公务员法》和《教育公务员特例法》规定,中小学教师为国家或地方公务员,中小学教师的定期流动属于公务员的人事流动范畴。《关于地方教育行政组织及营运法律》等专门的法律法规,对教师流动的年限、流动的待遇等做出规定。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18/32e166f84115497fa9f45830aa35c367_th.jpeg
法律规定,教师任期满5年,就得调动到别的学校。因此,日本每年有1/4的教师需要变换学校。一个终身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工作期间可能会在7所学校任教。这就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教师流动的义务性,使教师基本处于流动的常态。
政府限制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自由。日本的中小学没有等级之分,因为日本政府不允许义务教育阶段的公立中小学出现“重点”与“非重点”的区分。如果说有所谓的“重点校”,那只能选择私立学校或国立中学。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18/55e199d4b28a4f9e949fa5ebb815f562_th.jpeg
因为实行严格按照学区划分就近入学制度,所以日本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初中和小学没有择校自由。只有凭借特殊理由,才可以改变指定的学校或者到所在学区以外的学校上学。
但近20年来,为打破整齐划一和僵硬的公立学校体制,日本中小学也出现了有条件的择校现象。2000年,东京都品川区提出了“建设个性化学校”的目标,开始实行有条件的择校政策,即在学区制基础上的自由选择制。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18/e1a0bacfdd9f4a7ebed6c869b0ddabd6_th.jpeg
这种选择制是在坚持公平的原则下进行的。每所公立小学在确保招收本学区儿童的基础上,如有余力,可以接受其他学区儿童的申请,若学区外的申请人数超过招生名额,则通过公开摇号决定录取名单。
“
想要了解更多国外教育的故事吗?
那就一定要跟着罗老师的这两本书
《寻变:与域外教育面对面》
《亲历日本教育》
与国外教育面对面聊聊吧
寻变:与域外教育面对面
罗朝猛 著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18/bec3ed7b52524f918a9ac8297eab581d_th.jpeg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立足于世界教育发展的前沿动态,广泛收集和精选世界教育发达国家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资料,结合多次的游学经历,分别从“顶层设计”“重塑学校”“打磨教师”“再构课堂”“立德树人”五个方面进行考察,为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目录
序 用开放的心态拥抱巨变的教育世界
自序 教育的国际视野从哪里来
第一辑 寻变:“顶层设计”
01.美国:从《“不让掉队法案》到《“成功法案”》
02. 英国:“学院式”学校助力办学体制转型
03.“英特尔科学奖”:孕育美国青年科学家的摇篮
04. 课程、问责制:英国教改的两大“抓手”
05. 以色列:视基础教育为民族中兴的基石
06. 国外“绿色教育”面面观
07. 澳大利亚:打破公私立学校之间的界限
08 韩国:“五大举措”力促基础教育改革
09. 欧美:教育督导以质量监控为重
10.国外基础教育督导最新走向
11.英国涌动大学生创业潮
12. 职业教育:“德国制造”的引擎
13. 新加坡:遏制媒体炒作“状元”
14. 新西兰:以“全民教育”目标促教育发展
15.美国:监管非学历培训靠“两只手”
16.美国:在家接受教育优势明显
17.美国:以教育调查促质量提升
18.美国发布最新科学教育标准指南
19.美国政府“停摆”,对教育影响几何
第二辑 寻变:重塑学校
01.英国:童言无忌话“理想学校”
02.“让每一面墙都说话”
03.学校网站:国外学校的“名片”
04.英国:教师薪酬分配学校说了算
05.从“民间”招聘校长何为
06.美国:向不达标特许学校“动刀”
07.美国:对办学效益低下的公立学校“动武”
08.英国:要求学校向家长提供办学信息
第三辑 寻变:“打磨”教师
01. 提升教师质量全球进行时
02. 日本:培养·录用·进修一体化
03. 澳大利亚推出学生评教计划
04. 英国教师新年新期待
05. 英国设重奖培养计算机教师
06. 美国“最美教师”琳恩
07. 与美国品牌教师零距离
08. 英国吁更多男性加入小教队伍
09. 英国:加大教师入职培训前考试难度
10. 德国、意大利:教师成“香饽饽”
11. 国外教师可否有偿兼职
12. 申诉制度:美国教师维权的“利器”
13. 美教师评价新政遭遇“肠梗阻”
14.美国:教师绩效工资改革艰难前行
15.经合组织:教师职业满意度高
16.盖洛普调查:美国教师很敬业
17.美国:打破教师终身制困难重重
第四辑 寻变:再构课堂
01.美国理科课堂教学是啥样
02.美国高中课堂三大期待
03.美国课堂兴起“分组教学”
04.德国人如何上历史课
05. 看日本、英国如何观课
06. 美国学生功课“不具挑战性”
07.美国中小学课堂并不自由
08.美国学生因新统考“压力山大”
09. 多元综合评价在美、日
10.美国父母在教授小孩理财课程
11.美国中小学重数理教育
12.美国、以色列学生这样玩转暑假
13.英国竞技体育从小学生抓起
第五辑 寻变:“立德树人”
01.澳大利亚:塑造“好男孩”与“现代淑女”
02. 国外管控学生使用手机有道
03.安全教育:国外的实践与经验
04.美国怎么处理逃学的孩子
05.美国、新加坡:行走在规则与自由之间
06.英国:足球宿将吁开设“食育”课程
07.是感恩教育,还是性教育
08.美国大学录取重“软件”
09.英国拟将情色内容知识纳入国家课程
10.穿越历史:与克里希那穆提的对话
第六辑 寻变:且行且思
01.澳大利亚访学日志节选
02.日本游历与考察日志节选
03.美国访学日志节选
跋 观万花筒下的域外教育
亲历日本教育:一位留日教师的点墨走笔
罗朝猛 著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18/ea9ca1f4b0c54e578db592a036f7c452_th.jpeg
内容简介
作者是一名国内教育研究学者,曾游历日本,亲历日本教育。本书聚焦日本近20年教育改革实践与探索,内容涵盖日本教育法制、教育行政改革、中小学教师管理、道德与安全健康教育、教育综合改革和日本教育改革未来走向。不仅囊括了日本教育改革的“进行时”,而且对日本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将来时”也作了前瞻。
目录
序 观日本教育的“第三只眼”
自序 从五十音图到与日本教育结缘
引言 从屡获“诺奖”看日本教育创新
第一编 日本教育法制
1. 新旧《教育基本法》内容之比较
2. 修订《教育基本法》之经过
3.修订《教育基本法》之背景与动因
4. 新《教育基本法》之最大争议点
5. 教师资格证更新制度之变迁
6. 改善现行教师资格证更新制度
7. 职业教育立法之嬗变
8. 职业教育立法之特色
9.立法:学前教育发展的基石
10.法制:“学习塾”健康发展的保障
11.修订《体育基本法案》
12. 《欺负防止对策推进法》防欺凌扩大化
13. 预防与治理网络欺凌“两手硬”
14. 校长兼职遭遇减薪处分
15. 举行新教师“拒绝体罚”宣誓仪式
第二编 日本教育行政改革
1. 重塑国家与地方教育行政关系
2. 地方教育分权与教育行政改革齐步
3. 改革教委制度,扩大教育长权限
4. 中小学校长有哪些权力
5. 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6. 从“民间”招募校长
7. 从教育督导走向学校评价
8. 独特的学校评议员制度
9. 校长晋升需在大学脱产研修一年
第三编 日本中小学教师管理
1. 优厚的待遇吸引优秀人才乐于从教
2. 激励与惩戒相结合防教师职业倦怠
3. 新的考核评价制度确保教师工作有活力
4. 参加教师录用考试人数“井喷”
5. 从研究生阶段培养教师出新招
6. 新任教师需赴大学深度研修
7. 中小学教师流动常态化
8. 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
9. 对“指导力不足”教师“动武”
10. 法律规定禁止中小学教师兼职
第四编 日本德育与安全健康教育
1. 养成教育:学前教育目标的重中之重
2. 免费供餐:从“改善营养”走向注重“食育”
3. 保健教育: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4. 多管齐下防止学生近视
5. 防癌教育从娃娃抓起
6. 责任社会化:规避体育伤害风险
7. 推进预防欺负事件综合事业
8. 全民总动员打造平安校园
第五编 日本教育综合改革
1. 教育改革:“规制改革”之焦点
2. 艰难前行:学校管理民营化提案之历程
3. 运营弹性化:构建学校管理运营多主体
4. 形式多样:学校管理民营化之具体内容
5. “周六日制”卷土重来
6. 小学特色学校一览
7. 图书馆:学校的心脏
8. “推荐入学”与“飞入大学”
9. 研究性学习在日本
10. 绿色教育:未来的先行投资者
11. 新政:学前教育发展的推手
12. 大举撤并高中
13. 新路径:“高大衔接测试”
14. 实施高中免除学费与就学支援金制度
15. 校外学习:中小学别样课堂
16. 家庭学习给力
17. “两板斧”化解小学生家庭作业之困
18. 缩小班级规模与扩大教师编制并举
19. 大力推进“幼小衔接一体化”
第六编 日本教育改革新路向
1. 推出第二期教育振兴五年计划
2. 深化全日本学力测试
3. 以“教育再生会议”之名力推教改
4. 力推“小中一贯制”、“中高一贯制”学校
5. 东京都试行“4?4?4”学制
6. 加强理科与数学教育
7. 力推强化英语改革计划
8. 中小学英语热在升温
9. 公开全国学力调查结果:从禁止到解禁
10. 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聚焦学生的“学”
11. 全面启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
12. 扩大大学校长权力
13. 东京大学等拟实施“四学期制”
14. “东大”推出特别推荐入学与休学制度
15. 大学设置新型本科院系
16. 2016年全面修订学习指导要领
17. 义务教育提前至5岁与实施免费幼儿教育
18. 2021年启动高考“达到度测试”
第七编 留学与游历日本随笔
1. 参与日本小学生插秧
2. 在日本观摩协作教学
3. 中小学“综合学习”管窥
4. 两度与日本警察过招
5. 日本何以临“震”不惧
6. 2012年东瀛学习之旅
7. 亲历体验式招生与职业指导推广会
8. 感受日本学校“场室文化”
后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