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打磨课堂,与“海教杯”共成长

(2017-01-14 14:52:31)
标签:

观课评课

“海教杯”

教育

分类: 工作总结

         本学期伊始,通过科组长会议和校内研修,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特别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把研究如何“教”转向研究学生如何“学”。研究儿童,是教学的逻辑起点;第二,“少教多学”应成为课堂的常态,“讲给别人听是最好的学习方式”;第三, 唤醒与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要务,只有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双基”的目标才有达成的可能;第四,教师要对每节课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要花功夫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要寻求在某个教学环节上进行改进与突破;第五,要进一步优化“导学案”或“学习任务单”,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周至少自制并在课堂上使用一次“导学案”或“学习任务单”。

          应该说,上述教研处所强调的几个方面,在“海教杯”校内比赛中都得到了较好的体现。42节课,各有自己的特色与亮点。罗浩老师的数学课,创设情境与日常生活相关,学生思维活跃,教师有激情,总是以问题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杨坤老师的数学课,流程安排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教师发挥引导、启发、点拨作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官田民老师的课,学生回答问题积极,学生动手活动时间多,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投入大。小结提升环节,先由学生归纳,最后教师归纳:弄清了一种关系,了解了一种方法,体会了一种思想。

         一言以蔽之,大多数教师的课都体现出了我校所凝练出的课堂“四导”研训成果,即:“定向导趣——设问导疑——点拨导思——拓展导创”,这也是我校课堂再构的基本流程。

      值得一提的事,教研处将“海教杯”校内比赛课与区公开课,与南昌市中学骨干教师来校听课相结合,冯翊,刘威、曹志伟老师的课受到了区兄弟学校和南昌来访学校同仁的高度评价。

       有研讨价值的是,我校英语科组、物理科组等几位教师选取了同样课题,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同一主题,切入点不同,教学方法各异,让其他听课教师大为喝彩叫好。走进人家的课堂,思考自己的课堂,改进自己的课堂,这才是我们开展课堂比赛的初衷。

        本次“海教杯”校内初赛,也折射出附中课堂存在许多不足。譬如:新课导入时间过长,没能激趣。在内容选取上与学生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启发调动学生不够,在趣味性方面还要下工夫。

       所谓探究(实验),学生上台做实验讲解了,但结论还是教师预设的,还是教师自己把结论给呈现出来。

课后问学生,他们说本节课大部分内容都能自己学懂,结果教师还是面面俱到的讲解。

        教学活动形式比较单一,老师对学生在哪些知识点上有疑惑存在盲点。教师缺少对学生及时鼓励与评价。教师语言平铺直叙,缺少抑扬顿挫。教师对学生易错点易混点强调不够。教师习惯于学生齐答问题。

        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上有待进一步加强,如何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最大限度提供孩子们思考、与同伴就知识进行讨论与探究,是值得每个学科老师思量与尝试的。发展性学习,激发自主性与探索,而不是单向传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