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摘一叶:美国访学日志节选(1)

(2016-07-17 18:15:02)
标签:

《亲历日本教育》

美国

访学

日志

教育

分类: 好文转载

          书摘一叶:美国访学日志节选(1)

            

 

 

                            2011年7月23日  星期六

    百闻不如一见。美国的大学是真正意义上的没有大门和围墙的大学,以我所临时居住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OSU)为例,该校既没有铜墙铁壁的围墙,也没有戒备森严的大门,更不说看到国内大学所雇用的大批保安人员。外面人员与车辆随便进入校园无人查问,外来车辆可以停泊到学校车库中的“访客”(visitors)的位置。为什么美国大学这样可自由出入?本来大学就是社会的一部分。

     来美之前只听说哈佛大学图书馆凌晨四点还是灯火通明,不少学生还在挑灯夜战。今天得知和我住同一栋楼的来自浙江的一位女同学昨晚一通宵是在大学图书馆度过的,被这种忘我学习的精神感动。我善意提醒那位同学:学习诚可贵,但身体价更高。

    美国大学图书馆除设计有大小不一的多功能学生自习室之外,另一特点就是在馆内摆放不少的扫描仪和复印机包括电脑等,扫描仪是免费的,扫描和复印都是自助式的(DIY),还在多处设置有直饮水设备,这样才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

    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功能在日益扩大,它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报库存与流通之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学图书馆成为了各类电子数据库聚集地。来到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汤姆逊图书馆 (Thompson Library) 一看,才发现美国的大学图书馆与国内图书馆还有一大差别,这就是留出了更多的空间,开辟了适应各类形式和大小不一的学习室,好温馨,真喜欢。

    去过该图书馆无数次,今天中午终于在图书馆一楼的快餐店享用了午餐,一杯咖啡$1.85 ,一个夹心沙拉面包$3.99。我看重的不是东西多好吃,饮品多好喝,在意的是边捧着一杯咖啡,口啃一个面包,边观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的这种体验。因为在国内及在日本大学都未曾有过在图书馆就餐的体验。以人为本,体现在细节。

    近日,网闻上海在举办书展,便联想到国内的图书馆。国内的有些图书馆占地面积本不大,但为了营利的目的,遂将图书馆的某些场室租借给营利性的培训机构搞出国培训等。在我国,无论是政府的图书馆,还是各地大学的图书馆,没有办理相关证件你是无法进入的。在我常去的几间美国大学图书馆尽管是暑假,每天早上7:30开门至后半夜(有的馆是24小时开放),行人可随便出进,无需任何证件,可以阅览与使用数据库等。这让我想起了曾经去过的台湾大学图书馆,也是不需任何证件可自由进出的。

    在美国没有看到像国内那样多奢华的酒楼、K歌厅、夜总会、桑拿中心、洗脚屋,看到更多的是美术馆、图书馆和体育馆。这让我记起了若干年前台湾经济学家高希均先生在台湾所呼吁的,要多建图书馆和少开酒馆的倡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