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使日本教育从“宽松教育”转向“扎实学力”教育,2007年4月,日本文部省重启全日本学力测试,于每年四月由文部省统一部署实施,以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三年级学生为测试对象,主要测试国语、数学和理科。按照最初实施要领的规定,文部省只将测试结果反馈至各都、道、府、县政府和教委,明文禁止市、町、村、教委公布各学校测试结果排名。
其实,文部省组织全国学力测试的定位是明确的,其宗旨是:基于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需求,为了切实把握各地区学生学业成就表现与之相关的学习状况,验证国家教育及教育改革政策的成效,进而发现问题,改进教育和学生学习状况。
2013年8月,文部省将2012年4月进行的全国学力测试结果发布给各都、道、府、县。大阪市、静冈县、福冈县等先后以不同形式将所属学校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公开,赞成者有之,反对声也不绝于耳。
大阪市市长桥下彻坚持认为,公开学校测试结果是与第二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中所要求的“应主动向市民提供学校相关信息”精神相符合的。大阪市政府认为,向市民公开学校成绩等相关信息,是教委和公立学校的义务。为此,大阪市教委还修订了该市义务教育相关规则。大阪市教委表示,从学校运营管理的规则来看,如果校长公然表示拒绝公开测试结果,有可能遭致行政处分。
应当说,静冈县公开学校测试结果排名手段相当高明。该县只公告了86所学校校长大名。川胜平太知事表示,原计划将低于全国平均分数的该县排名倒数100位学校校长姓名进行公告,考虑到有不少质疑声音,故最后只公告了达到全日本平均水平学校校长的芳名。
对于全国学力测试实施要领中所言明的“不得公告参加学力测试学校名称”这一规定,该县知事认为,“校长之名不能等同学校之名”。事实上,公告校长之名“不与实施要领中的规定相矛盾,将校长之名进行公告,纯属我个人的判断与主张”,他最后面对记者振振有词强调说。
一石激起千层浪。继大阪市等公开学校测试结果排名之后,日本其他市、町、村自治体要求公开成绩的呼声高涨。2013年10月份文部省所做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赞成公开成绩的都、道、府、县知事和其教委分别为44%和40%;支持维持现状的都、道、府、县知事和其教委分别为24%和43%;学生家长和学生赞成公开成绩的分别占45%和20%。
大阪市学生家长和教师从“运用好学力测试结果”的角度,对教委公开学校成绩是持欢迎态度的,但也有市民担忧,如果公开了学力测试成绩不好的学校,这些学校今后的学生生源会逐渐减少,这样会使学校陷入恶性循环的泥沼,还将会破坏日本政府所强调的教育均衡。还有教师担心,被贴上成绩不好标签的学校,教师将被指责为“指导能力不足”,这样会导致教师面临被“下课”的危机。
三形县一位小学六年级学生母亲明确表示支持公开学校成绩,她认为,平均分是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体现,但如果学校间存在较大教学质量差异的话,谁愿意把自家的孩子送到那所学习环境不好的学校去呢?还有校长忧虑,学校成绩好坏是否与教育预算分配挂钩,因为在政府看来,学校教育质量也是预算分配考量的因素之一。
起初,文部省对各地公开学校测试结果是持公然反对态度的,认为其做法是无理无据的,严重违背了学力测试的初衷,其忧虑在于成绩排名序列化将导致学校之间过度竞争。但历经近两个月之后,文部省的表态略有松动,是否可以公开以及以什么样的方式公开还需进行研究与制定相关政策。
事实上,文部省的忧虑并非空穴来风。早在20世纪50至60年代,日本就实施了全国学力测试,由于各都道府县之间白热化的竞争,导致日本政府不得以于1966年叫停了学力测试,以免再现应试过热的局面。
为谨慎处理好是继续行禁令还是解禁公开学力测试结果,文部省于2013年10月、11月组织召开了两次相关专家会议,就如何“摆平”此事进行了对策研讨。研讨会上,尽管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但最终还是达成了基本共识。 御茶水女子大学副校长耳塚宽明教授发言称,如果政府容许公开各校成绩排名,但也不能像现在这样不讲条件地、不加限定地公开。专家会议一致性的意见是:公开学校成绩排名,一定要以有助于提升全体学生成绩为前提。总之,成绩的公开,要重点关注学校整体成绩的分布,更应强调如何对提高成绩的指导,还要就过去的成绩与现在的成绩进行全面的综合对比分析。
在听取相关专家意见基础上,文部省对是否可以公开学力测试结果排名进行了利弊分析,2013年11月29日,文部省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2014年全国学力测试实施要领,其中与往年不同的是新增了“测试结果活用”部分。该部分主要强调,各教委要对所属学校成绩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对今后如何改进教育质量进行研讨,要谋求地域住民的理解与协力,要努力改善教育环境与提升教育质量。同时,文部省要求各学校要借助学力测试结果,对学生个体学习状况进行归因分析,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以改善学生学习状况。
文部省在对学力测试结果运用注意事项中指出,一方面,各地教委和学校有义务向地域住民和学生家长提供相关学校教育质量的信息,因为学力测试结果是反映学生学力的其中一部分,也能从侧面折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情况;但另一方面,要考虑序列化的公开学力测试结果将导致学校间过度竞争,这样势必会对教育及学生带来不良影响,为此,文部省特别强调指出,实施学力测试的主体是国家。
在是否可以公开学校学力测试结果问题上,文部省做了暧昧的表述,在实施要领中,既没使用“禁止”,也没明确表示准许,而使用的是“可能”二字。而可能的前提是,各教委在公布学校成绩排名之前,事先要与学校商量,要征得学校的同意,要就公开的内容和方式等和学校尽可能达成一致意见。
尽管文部省所出台的指导意见措辞含蓄,但还是尊重了专家的意见,顺从了部分民意。尽管有诸多附加条件,其实质还是部分解禁。文部省就“解禁”的理由做了冠冕堂皇的注脚:希望学生家长和地域人士能充分利用好学力测试结果,但涉及到保护学生隐私权时,要进行慎重判断,要考虑对教育所产生的影响。
文部省解禁公开学力测试结果排名的政策甫一落地,日本不少地方就“打擦边球”提出要公开测试结果。2014年6月17日,大分县教委向社会公布了该县公开全国学力测试结果的“公开标准”。按照该标准,只允许市町村教委在其官网上公开去年和今年在全日本学力测试中其平均成绩超过了全国平均成绩的学校名称。表面看来,大分县教委这一做法没有明显违反文部省的政策规定,但实质上会给那些没有“上榜”的学校带来无形的压力,势必会加剧学校之间的恶性竞争,也必将会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