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精彩书摘:中小学教师流动常态化

(2015-12-29 09:49:32)
标签:

《亲历日本教育》

日本

中小学教师

流动常态化

教育

分类: 好文转载

    (  文章来源:罗朝猛著《亲历日本教育:一位留日教师的点墨走笔》)

   

    日本当代基础教育世界领先,其均衡化也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究其原因,日本教师的“定期流动制”功不可没,它是促进校际之间师资的均衡配置,保证校际之间教育乃至整个日本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途径。日本实行教师定期流动的主要目的在于不断提高教师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实现多样的经验积累;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保持学校之间的水平平衡;打破封闭状态,使学校办学始终充满活力。

    日本教师的“定期流动制”肇始于二战后初期,目前已日臻完善。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的成功实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完备法律体系,以法规的形式确定教师流动的义务性、流动的定期性、流动者的待遇等,并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操作。

    日本的《国家公务员法》、《教育公务员特例法》规定,中小学教师为国家或地方公务员,中小学教师的定期流动属于公务员的人事流动范畴。《关于地方教育行政组织及营运法律》等专门的法律法规,对教师流动的年限、流动的待遇等等做出规定。其法律规定:教师任期满五年,就得调动到别的学校。因此,日本每年有四分之一的教师更迭。这就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教师流动的义务性,使教师基本处于流动的常态。

    日本各都、道、府、县的教师流动政策在主要方面是一致的,如人事调动及审批权限、基本原则,以及任职年限的规定、流向偏僻地学校的优惠措施等。如东京都就规定,流动的对象分为几种情况:凡在一校连续任教10年以上以及新任教师连续任教6年以上者;为解决定员超编而有必要流动者;在区、市、街道、村范围内的学校及学校之间,如教师队伍在结构上(专业、年龄、资格、男女比例等)不尽合理,有必要调整而流动者。对不应流动者也作了相应规定,如任教不满3年的教师、57岁以上未满60岁的教师、妊娠或休产假期间的教师、长期缺勤的教师等。
    与此同时,教师流动的操作具有公开性,由于制定了完善的教师定期流动制度,操作上有章可循,十分规范。而且,日本公立基础学校教育发达且均衡化程度高,学校间教育质量差别并不大,没有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之分;教师流动期间的待遇不变,流动到偏僻地区学校还另有津贴,消除了教师流动的后顾之忧;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教师不合理流动的动因,因而教师流动的操作过程规范,公开透明度高,保证教师流动的公平和有效。
  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在实行教师流动模式之外,日本基础教育的学校执行统一和全面规范的教学指导要领,保证教学质量。各学校学习的内容都根据该国的文部省制定的学习指导要领决定。在考试上公平竞争,在东京的学生与在偏远海岛上的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相同,所以没有必要非在某个特殊学校上学。这样在教师流动和经费保障的同步进行下,日本的择校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日本的教师定期流动从地域上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在同一市、街区、村之间的流动,二是跨县一级(相当于我国的省一级)行政区域间的流动,前者所占比重很大。偏僻地学校同其他地区学校间以及不同类型学校间教师交流的比例大致平衡。日本文部省根据近年来教师的平均流动率推算,全国公立基础教育学校教师平均每6年流动一次。

   日本教师流动具有程序化、制度化和公开透明等特点。每年教师定期流动按以下程序逐步实施:首先,每年的11月上旬,由县(都、道、府)一级的教育委员会发布教师定期流动的实施要旨,内容包括地区的指定,有关原则、要求等。其次,全体教师都填写一份调查表,其中包括流动的意向。再次,由校长决定人选(充分尊重本人意愿并与之商谈后)并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审核。最后,由县(都、道、府)教育委员会教育长批准(校长由教育长直接任命换岗,本人也可以提出申请)。到来年4月教师在新学期前全部到位。由于制定了教师流动的政策,设立了实施程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教师流动制度,操作上有章可循,十分规范。
  为了吸引教师流动到偏僻地区工作,日本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在这些地区教师待遇。早在1954年的《偏僻地教育振兴法》中就规定,市、町、村的任务之一是“为协助在偏僻地区学校工作的教员及职员的住宅建造及其他生活福利,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在该法中还规定都、道、府、县对在条例指定的偏僻地区学校或与其相当的学校工作的教职员,发给“偏僻地区津贴”,月津贴额在工资及扶养津贴月额总数的25%以内。当教职员工因工作地点变动或随校搬迁到偏僻地任教时,从变动或搬迁之日起三年内,对其增发在本人月工资和扶养津贴总额的4%以内的偏僻地区津贴的津贴。此外,还有其他形式的津贴,如寒冷地区津贴、单身赴任津贴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