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从娃娃抓起,以“体育”、“保健”和“营养午餐”为抓手,全社会上下联动,共同构筑起提升中小学生体质的机制——
■罗朝猛
日本学校最新保健统计调查数据显示,以17岁为例,日本男生身高平均170.7厘米,女生身高平均158厘米,明显高于他们的祖父母和父母同期身高水平。据了解,日本从娃娃抓起,多管齐下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提升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体育课:日本中小学课程中的“硬课程”
日本中小学严格执行日本文部科学省制定的基于《学习指导要领》的体育课程标准,开齐开足所有体育课程,完全没有打折扣和“缩水”的现象。为提高中小学生的体质,日本2006年修订的《体育振兴基本计划》把“通过振兴竞技体育提高中小学生体力”作为新的对策之一,把防止中小学生体力下降的目标改成提高中小学生体力。日本文部科学省根据此目标提出了六大举措:一是开展提高中小学生体质的实践活动;二是加大宣传报道增强体质健康意义的力度;三是开展以提高中小学生体质为目的的实际调查;四是与社区和家庭协作开设适合中小学生参加的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五是充实体育课和课后运动内容;六是培养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保健教育: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助推器”
日本改善中小学生体质状况的另一途径就是实施保健教育,其具体路径,一是将保健教育上升到法律高度,依法实施保健教育;二是将保健知识融入到日常的课程体系中;三是将保健教育落实到日常的检查与指导细节中。
在日本,与学校保健相关的法律多达18种。日本政府认为,学校保健是保证学校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
以日本《学校保健安全法》为基准,日本文部科学省适时对原有的《学校环境卫生基准》进行了修订,其主要内容包括害虫防治等。日本文部科学省要求学校要达到规定的卫生条件标准。如此详尽的学校环境卫生标准,就为保障学生的体质健康搭建起了第一道保护屏障。
为落实保健教育,日本文部科学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分别编写从小学到高中的健康指导小册子。初中小册子名为《不可替代的自己,不可替代的健康》,通过易于接受的“问与答”的形式将健康教育注意事项贯穿其中。日本文部科学省每年进行的学校保健统计调查项目包括营养状况、肥胖症等达15个之多。东京都2012年公立学校保健调查显示,学生到学校保健室或医疗机构定期接受诊治率高达99.2%。
东京都在其出台的《打造健康学校推进计划》中,强调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习惯,确立儿童、学生是健康生活的主体,明确地域、学校、家庭在打造健康学校活动中各自的责任。
免费午餐:保障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与发达
1954年日本颁布了《学校给食法》,使学校供餐制度以法律形式得以确认和规范,这在世界其他国家绝无仅有。《学校给食法》的宗旨是保障学生摄取适度的营养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日常生活饮食的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
为充分保证学校午餐的营养均衡,日本政府从营养成分和食物种类两方面对学校所提供的午餐给予严格的规定:每餐206克牛奶和适量水果雷打不动;严格按照儿童所需营养科学配餐,为儿童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且不会发生因营养过剩造成心脏、心血管等疾病。
日本学校免费提供午餐制度具有很多优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证学生摄入配置平衡的营养,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发育成长。
正由于日本中小学注重体育、实施保健教育和提供免费营养午餐,日本人的身高有了很大提升,体质得到了很大增强。
(刊于2013年6月3日《中国教育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