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5/middle/56ff0c34tbad3b41d2274&690
书名:西方翻译理论通史
作者:刘军平,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9
16开本,579页
目录
绪论西方翻译理论的引进与流派划分
第一节 西方翻译理论的引进、融合与创新
第二节 西方翻译史的分期
第三节 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的划分
第一章 翻译的定义及中西名实观
第一节 翻译的定义、分类
第二节 关于翻译的名实、言意之辨
第三节 中西名实的起源与比较
第二章 古代文明与人类早期的翻译活动
第一节 中西文字的起源与早期的翻译活动
第二节 边缘翻译类型与语内翻译
第三章 早期中西翻译史料
第一节 先秦两汉之前的翻译史料
第二节 西方翻译史的见证:罗塞达石碑
第三节 《圣经》翻译的不同译本比较
第四节 古罗马文学翻译
第四章 翻译的人文主义思潮
第一节 改变观念的反叛者
第二节 缪斯的化身:翻译诗学
第三节 翻译的民族与世界视野
第五章 翻译的语言学派
第一节 霍姆斯译学的基本构思
第二节 雅各布逊与等值翻译
第三节 卡特福德的等值转换理论
第四节 奈达:翻译科学的构筑
第五节 纽马克: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
第六节 穆南倡导的翻译的语言学转向
第七节 俄罗斯翻译理论界的三剑客
第六章 翻译的文艺学派
第一节 庞德:创造性阐释的翻译家
第二节 纳博科夫:极端直译的代表
第三节 加切奇拉泽:现实主义文学翻译观
第四节 斯坦纳:解释学的翻译观
第五节 克里斯蒂娃:互文性理论与翻译
第六节 北美的中西比较诗学派
第七章 翻译的哲学学派
第一节 尼采:翻译征服论
第二节 本雅明:“纯语言”与翻译
第三节 德里达:结构主义翻译观
第四节 海德格尔:翻译的本真追寻
第五节 奎因:文化相对主义的翻译观
第八章 翻译的功能学派
第一节 功能理论与翻译理论
第二节 豪斯:翻译质量评估
第三节 哈蒂姆与梅森:语境翻译模式
第四节 格特:关联理论的翻译模式
第五节 贝尔的认知翻译模式
第九章 多元系统及规范学派
第一节 多元系统的背景来源
第二节 佐哈的多元系统翻译观
第三节 图里的规范与描述翻译学
第四节 切斯特曼的文化米姆论
第五节 赫曼斯的系统翻译理论
第十章 翻译的目的论学派
第一节 赖斯的文本类型与翻译
第二节 弗米尔的目的论理论
第三节 曼塔里:信息的发送与改变
第四节 诺德的纪实型翻译与工具型翻译
第十一章 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
第一节 文化转向的历史北京
第二节 巴斯内特:文化转向的风向标
第三节 勒费弗尔:翻译学科范式的改写
第四节 韦努蒂的文化翻译观
第十二章 女性主义翻译观
第一节 女性主义思潮简评
第二节 西蒙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第三节 弗洛托的女性主义翻译实验
第四节 性别与翻译的隐喻学
第十三章 后殖民翻译理论
第一节 后殖民理论的来源
第二节 赛义德:东方主义的记忆与翻译
第三节 斯皮瓦克:翻译的政治与修辞
第四节 巴巴:翻译的混杂性与民族叙事
第五节 尼兰贾纳:寻找殖民翻译的定位
第六节 铁木志科:爱尔兰殖民文学的发现
第七节 罗宾逊:翻译与殖民帝国
第八节 坎波斯兄弟:巴西食人主义翻译观
主要参考文献
教材越来越厚越来越大是个问题,但这部书读起来倒是不觉得像拿在手里那么沉重。我看过几乎所有类似的书,本书内容是最翔实的,参考性最强。书中对西方从古至今的翻译学说进行了不厌其烦的详细描述和讨论,虽然有些地方写得尚嫌不够清晰,有些地方的评价我也不见得都同意,但我仍然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同类书中最好的。我已经买过好几本,借给学生看,学生也比较喜欢,有时借出去收不回来只好再买。书中的参考文献也有助于学生查找相关的原著。
这部书与其说是一部教材,毋宁说是一部参考书,因为很难指望一下子把那么多的翻译理论都学明白,更多地是要不断翻阅、根据自己的需要查找某个特定的理论,而如果你还没有确定自己将要深入研究哪个理论,大可浏览一番,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做毕业论文具有引领起步的意义。
在使用本书的过程中,还是觉得有不少水分可以挤掉,有些不是特别相关的内容可以不提,许多地方话可以说的更为简练,洋洋80万言,的确有点儿吓人。
翻译要不要理论?其实这种问题不需要讨论。为什么西方的翻译理论方兴未艾,而我国却提不出什么像样的翻译理论来?这跟思维方式有关。学习翻译理论,应该学习立论的思路,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快地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学术水平。
翻译理论是学术问题,跟翻译能力既是一码事也不是一码事。对此不在这里讨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