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哭了抱给娘”,是一种教育“懒政”

(2015-07-23 17:09:10)
标签:

教育

懒政

班主任

学生

分类: 教育随笔

“孩子哭了抱给娘”,原本是句俗语。初闻此言,是刚刚登上讲台以后。某次班主任例会时一领导说:“严重违纪管不了的学生,就让家长领回家,孩子哭了抱给娘嘛。”从此,算是认识了这句话。

一晃20年过去,但在学校教育中至今仍不乏“孩子哭了抱给娘”的做法。学科老师的课堂上学生违纪了,自己不处理、不管教,直接交给班主任处理;稍微棘手点的事情,班主任不办理,非得交给政教主任;以此类推,直至推给校长。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很多时候学校一点儿也没对学生的违纪进行耐心教育,就直接把孩子推给家长:“回家反省一周,改好了再说!”最近,媒体报道的有学生“回家反省”竟然不让参加期末考试,真是咄咄怪事!

借用今日热词,“孩子哭了抱给娘”是一种“懒政”,是不作为,是“慵懒散”坏风气在教育界的表现。其危害之大,不言而喻。

教书育人本是教师的职分,认认真真履行这一职责方为合格教师。传授学科知识,只是学科教师的任务之一,另一个义不容辞的任务就是“育人”。学生在你的课堂上违纪了,你应该按照班规校纪正常地处理和教育,事后可以向班主任简要说明,便于班主任跟上后续工作。这样做才是合理的,也是必须的。动辄把违纪学生推给班主任,这样的教师只干了“教书”的活,没有做“育人”的事,是“半个老师”。显然,这样的教师就不是合格教师,更无涉优秀,即使你的学科成绩也许是顶尖的。从育人角度讲,每个学科教师都应该是“副班主任”,都有责任与班主任齐心合力一起把这个班的学生管理好、教育好。“教育=教书+育人”,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牢记的一个等式。同理,班主任把棘手的问题推给政教主任,推给校长,直至最后把学生“遣送回家”,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懒政”做法,是“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不作为表现。

如何根治这种“懒政”?首先需要学校管理者尤其是校长率先垂范,不推卸责任,不找借口把麻烦推给上级和家长,要在学校大力倡树既要教书更重育人的好风气,真正把育人工作放在首位。其次,需要建立和完善学校的育人制度,重视从考核的角度引导教师重视教书以外的德育、班级管理、学生习惯养成等育人方面的工作,加大育人工作考评比重。再次,就是注重教师素养的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优秀的教师绝不会将育人与教书割裂开来,相反,总能春风化雨,在教书中自然无痕地渗透、融合德育,于“润物细无声”中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做人教育。最后,还需要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监督,对学校与教师的“懒政”与不作为现象能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

当然,作为教育惩戒的一种方式,笔者不是一概反对让学生“回家反省”,但前提是,学校跟老师必须首先对违纪学生进行过耐心细致的教育,帮助其深刻认识到错误。同时,要注意此类惩戒的分寸,慎用为好。还要考虑到学生个人和家庭实际,若恰好是个“留守儿童”,我们让其“回家反省”不等于把孩子变成了“流浪儿童”?教育的本质是用爱心与善意“静待花开”,培养并呵护孩子慢慢长大成人,学生犯错违纪学校就要认真去教育,从来就不该是简单粗暴地“赶其回家”。

“孩子哭了抱给娘”,也是学校德育的一种“乏力”与“无能”表现,并涉嫌滥用教育处罚权。而最终损害的是教师个人威信与学校的形象和声誉。为此,笔者呼吁,学校和教师在学生教育问题上,都应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应抛弃此种“懒政”作风,树立“学生违纪,我的责任”的好作风。

 

2015-7-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