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破破的桥
破破的桥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76
  • 关注人气:6,89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忽悠的原理与技巧 1.5 诉诸专业壁垒

(2015-03-29 08:40:24)
标签:

忽悠的原理与技巧

诉诸专业壁垒

疥疮

肝炎

方舟子

分类: 忽悠的原理与技巧

第五节 诉诸专业壁垒

短篇小说《求医》是韩寒1999年中学时的作品,写他身染疥疮到医院看病之事。以方舟子为首的质疑者认定这是他父亲所作,因为文中写的像是七八十年代的医院,病症则像是肝炎,而韩仁均正好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肝炎患者。他们使用的方法叫“文本分析”——通过分析小说内容和作家生活经历“不符”之处,论证小说不是该作家所写。此后网上涌现出了几百位文本分析“专家”。

对于这类质疑,通常可指出标准问题:“自传体小说”并非纪实新闻,考究它与生活是否相符并无意义。所谓“像是”肝炎、“像是”七八十年代等,纯属主观臆测。但韩仁均硬是想证明此事,他连夜翻箱倒柜,居然找出了证据:韩寒当年患疥疮时就医的病历卡。韩仁均把病卡照片贴到微博上,声明:

    《求医》是韩寒根据自己的经历再夸张描写的文艺作品,当年《小说选刊》就把它选在短篇小说栏目里的。看见有人苦苦考证,非要找出哪家医院查出韩寒是否得过疥疮什么的,现在就把当年的就诊记录贴上吧。就是韩寒没去过哪家医院也可以随意发挥虚构。回应各种误导性的欲加之罪真的很累,我也将少说此事了。[30]

http://s15/mw690/001ALjUCgy6R4oXI7D05e&6901.5 诉诸专业壁垒" TITLE="忽悠的原理与技巧 1.5 诉诸专业壁垒" />

韩寒的病历卡

 

由于该医院已于十多年前撤并,这种标有老医院抬头的病历卡早就不再使用了。考虑到韩仁均没有预知能力,不可能在十几年前有意保留空白病历卡用于伪造。所以,这是个真正的铁证,足以终止质疑。当然,对心怀恶意的质疑者来说,证据就是用来否认的。

为证明《求医》是韩仁均描写自己的就诊经历,再署韩寒之名投稿,方舟子在微博上引用了几位“医生”的专业意见

    分析文章在网上贴出后,多位医生发表了专业意见,认为文中所述的症状并非疥疮。[31]

    方舟子回复恨虚度:你从医生的角度分析指出《求医》写的是一个肝炎患者在年代久远的医院里的经历,很专业很有价值。

    方舟子:医生lw56102发现的疑点:《求医》原文中说的是病历卡,这个是病历本中的一页,原文中说病人的姓名信息在病历卡正面,病史写在病历卡背面,这张纸只有一面写字。要是文学加工,这个细节加工的完全没有必要,很明显原文是写于医院还在用病历卡的年代,这个年代肯定不是九十年代末。

    方舟子:喀迩娜医生对韩寒《求医》一文的专业解读,比我写的更好,推荐。读完这篇解读,结合我以前的分析,《求医》作者不可能是韩寒,应该更清楚了。[31]

 

看见这些论断,你不但能领受神医们通过小说诊病的本事,还能感受到一股力量扑面而来。对,这就是专业的力量!这么多医生,从各种角度证明韩寒的诊病经历是他父亲代笔。这还算不上铁证吗?

笔者简单总结一下几位“医生”的分析。

第一位“医生”恨虚度指出,《求医》文中所写的病症从症状看,不是疥疮,而像是乙肝。

第二位“医生”lw56102则指出,韩仁均出示的是韩寒的病历本,并不是文中所写的病历卡,而病历卡在九十年代末已经不用了。

第三位“医生”喀迩娜不但肯定了第一位医生的“专业判断”,还根据自己的“从业经历”提出了不少疑点,指出文中所写的医院状况都像是七八十年代年代的,而非九十年代的。

我们先来看方舟子转述的恨虚度的论述片段:

    疥疮是因为疥虫感染皮肤引起的。皮疹多发生在皮肤皱折处,包括手、腕、腹部、阴部等。只有幼儿患者才会在头部发生皮疹、瘙痒,少年和成年患者不会。该文(指《求医》)说的“腮边凸起一块”“足、头、腹无处不痒”,不是疥疮的症状。

    疥疮的瘙痒局限于手、腕、腹部、阴部等特定部位,痒处会有皮损,包括皮疹、小水疱或结痂。所以要指出哪里痒,是很容易的,而不是像文中所述无法向医生指出痒在何处,而一痒起来又是全身无处不痒。该文的作者显然没有患过疥疮,至少不是在患疥疮期间写的文章。

    文中所述的这种没有皮疹、全身奇痒却又没有特定痒处的症状,更像是肝炎诱发的,是肝炎患者的切身感受。肝炎造成肝功能损伤,导致血液中的胆红素升高,在皮肤下沉淀,刺激皮下神经末梢,导致全身上下都瘙痒难忍。所以文章所述,是作者把自己初患肝炎的体验移植给了疥疮患者。

    维基百科对疥疮的解释是:“疥疮是一种由体外寄生虫引起的、有较高传染性的一种皮肤病。多始发于手指夹缝,症状为皮肤表面出现丘疹,同时伴有晚间尤甚的奇痒。”[32]

 

总之,这位名叫恨虚度的神医通过分析小说诊病,声称《求医》描述的症状不是疥疮,而是肝炎。而韩寒父亲韩仁均正好是乙肝患者,他把自己患肝炎的体验写入文章伪装成了疥疮。

评论里众人纷纷叫好:“厉害!好专业!不愧是神医。”只有几个患乙肝的家伙在底下嘀咕:“痒?我得乙肝十多年了,哪儿痒了?”

 

看见夹杂着一堆专业术语的文章,很多人肃然起敬——虽然看不懂,但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其实不必害怕,只要严格按逻辑思考,即便你没有任何医学知识,也能够看出很多问题。

将文中林林总总的专业名词砍掉,翻译成麻瓜语言,你会发现这位“医生”的标准很简单:出现没有皮疹全身奇痒的症状,可推定为肝炎患者。回顾陷阱逻辑”,将其变换为等价的逆否命题:如果病人不患肝炎,他就不会没有皮疹全身奇痒。

这个论断很荒谬。就算肝炎患者会全身痒,可一大堆病都有类似症状,怎么就成了肝炎了呢?这是因为韩仁均是肝炎患者,构陷目标已经定好了,所以无论怎样生拉硬扯,都要将材料往这个目标上靠

接着检查材料有无“信息控制”。这位医生否定文中症状为疥疮的论据是:首先疥疮有皮疹,痒处特定,而韩寒没有皮疹又全身痒,找不到痒处;其次,少年韩寒头部瘙痒,但只有幼儿患疥疮才会如此。查看韩寒原文[33]发现,所谓找不到痒处属文学修辞。原文对症状的描写——“腮边凸起一块或腿边红肿一片”,貌似就是皮疹,还挠得“睡衣上鲜血淋淋”。排除事实错误后,再细查论据。如神医称:

    维基百科对疥疮的解释是:“疥疮是一种由体外寄生虫引起的、有较高传染性的一种皮肤病。多始发于手指夹缝,症状为皮肤表面出现丘疹,同时伴有晚间尤甚的奇痒。”

 

查找维基百科时发现原文是这样的:

    疥疮是一种由体外寄生虫引起的、有较高传染性的一种皮肤病。多始发于手指夹缝,症状为皮肤表面出现丘疹,同时伴有晚间尤甚的奇痒。随后逐渐遍及全身,但少见于头部[34]

 

    粗体部分被神医和方舟子转述时“吃”掉了。看原文我们才知道,原来疥疮不但会全身痒,而且还会出现在头部,只不过少见而已。

为佐证其诊断,方舟子还附上了某专业疥疮医学网站scabiesweb的网址,它比维基百科更权威,于是我们再去该网站查证原文:

    疥疮皮疹最常见的发生处是膝盖、腰、手指之间、脚的两侧、乳头周边、手腕和生殖器区域。[35]

    疥疮是多发于头部、颈部、手部和足部的,只是通常婴幼儿比成人更容易在这些区域被感染[36]

 

我们发现,疥疮多发区域中与《求医》所述症状吻合的头部、腿足部等部位,在神医和方舟子“转述”时被全部去掉了!头部是疥疮多发部位,婴幼儿比成人“更容易”感染,经“转述”后成了“只有幼儿患者”才会在头部感染。

笔者为此咨询了几位相关领域的医生,意见基本一致:肝炎会因药物、黄疸等诱发全身痒,但十分罕见。至于韩寒描述的腮边、腿部肿起,抓得背部鲜血淋漓等,与肝炎毫无关系,他们临床时根本没见过肝炎病人有这类情况。*

那这位神医恨虚度到底是什么专家呢?点进其新浪微博页面查看,原来是个马甲,所有文章已全部删除,简介是:“脑残病诊疗首席专家”,职业也已经变成了“作家”。相信它将来还会转职为数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工程师,继续“专业”地发言的。那么,上文那些专业词汇是怎么来的呢?使用搜索引擎即可,很方便。

 

总结这些杂乱的叙述,可知控制信息的具体步骤:

1.把专业医学网站中疥疮相关的内容搜索出来。

2.在这些内容里,屏蔽《求医》所述症状相符的部分如腿部两侧、头部红肿,足部搔痒,全身发痒等,由自己或伪装成医生的队友在关键细节进行变更原意的改写如疥疮不会产生于少年头部,不会全身痒等,这就向公众“证明”了《求医》所述症状不是疥疮,再用同样的方法将其证成“肝炎”。

3.利用“科普作家”标签所拥有的话语权,在媒体(如《新华每日电讯》等)的专栏上貌似专业地胡说八道,向大众反复“科普”这不是疥疮,而是肝炎。

 

为什么这么做会成功?因为专业知识是绝大部分人的知识盲点。普通人没有能力调动足够的认知资源弥补,而严重依赖专家看法。在网络时代,任何人,哪怕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只要善于使用搜索引擎,就能轻松获得相应的知识片段。不需要任何系统性的学习,只要敢于大胆地胡扯,就可以冒充专业人士,做出“专业”结论,或对真正的专业人士进行批评。他们不怕被揭穿而损及信誉,谁会损失未曾拥有的东西呢?而大众和媒体是无法分辨貌似专业的胡扯的

 

忽悠的原理与技巧笔记六:诉诸专业壁垒

专业领域对绝大多数人都是知识盲点,由于难以独立验证正误,所以远比一般情况更难察觉,因此这类讨论需要遵循规范:

1.发言者有什么样的履历和成就,证明他是相关领域的专家?

2.该专家是否具备信誉?是否愿意署名担保其信誉?以前有没有利用专业壁垒故意骗人的记录?

3.专家的中立性如何?是否与某一方利益相关?其专业论述的目的是向大众普及知识,还是为了攻击特定个人?

4.专业知识和专家论断是否由媒体和非专业人士“转述”?

5.另一方立场的专家怎么说

涉及专业问题的讨论,要牢记检查中立性(避免过多的利益纠葛)、权威性(以履历保证其专业水准)、公开性(便于其他专业人士核查)、署名(以个人名誉担保其专业信誉)这四个标准。

这些标准未必能全部满足,但满足得越多,言论越可靠。不要轻信非专业人士的专业发言,培养查阅原始材料的能力,信任权威中立的专业机构、团体或个人,是最好的判断方法。

 

接下来,简单对第二位医生lw56102的论断进行分析。这位医生认为:《求医》一文写于1999年,但1999年上海的医院已经不用病历卡了,所以韩仁均拿出的病历卡证据是假的。

刚被神医骗过,这下小心了。先查履历,发现他自述为滨州医学院1996本科,大连医科大学研究生和附属医院医生,搞不好是个真医生哎。那对不对呢?上海网民纷纷贴出自己的病历卡照片(图略)

    围观-改变中国:给这位似乎对上海情况有所熟悉的“医生”lw56102 科普一下:附图中,小册子为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险门急诊就医记录册(为参保人员所用),蓝色卡片为社会保障卡。多数上海人将前者称为病历卡,后者称为社保卡。[37]

    肆四四肆:我发现我真是闲到蛋裂了。方舟子你借用别人的话来一口咬定9X年不可能有病历卡,所以一定是出现在更早的时候,老子刚随手一翻就翻到了我09年的病历卡,前后不到5秒。长宁区是上海中心城区,09年都在用病历卡,9X年有什么不能用?[38]

 

有人还在韩寒就诊的金山医院(已合并)网页上发现了病历卡照片。在大量证据面前,医生“lw56102”改口了:

    从众多回复中发现一点,很多上海人将病历本称作病历卡,因此我说使用病历卡的年代肯定不是九十年代末是不确切的,在此向各位和受我误导的方舟子道歉。但对《求医》一文的病历卡疑点并没有失效。尤其是第二点,病历卡背面书写病历的描述和韩仁均给出的图片不符。卡本不分的方言问题在《求医》中也不存在。[39]

 

于是“99年上海医院没有病历卡”的质疑被弱化为“病历卡应该有背面书写,韩仁均那个没有”“卡本不分的方言问题并不存在”(他认为这是病历本)。韩寒后来在视频访谈中出示了该病历卡[10]否定了这种说法。但此处笔者暂时记下,留到下一节探讨。先思考:

1999年,只是山东滨州医学院的本科生,会比平常人,甚至上海人、金山人,更熟悉上海金山医院吗?对病历卡存不存在这个问题,医生和普通人的说法,有没有权威性上的差

答案都是否定的,对“病历卡”的问题,他和普通网民一样,没什么发言权。既然医生身份和该问题完全无关(具有权威身份的应是当年在金山医院看过病的人),那为什么方舟子要强调他是一名“医生”呢?这是诉诸权威的忽悠手法。通过暗示,将常识问题描绘为专业问题,或无视专业人士的局限,扩大己方人员的话语权

 

最后思考:为什么这位医生对前一位神医在专业领域明显的胡说八道保持缄默,却在“病历卡”这种非专业问题上帮着“佐证”呢?

《忽悠的原理与技巧》目录、腰封与阅读提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