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当你免费用别人开源的软件,为什么有些人会有“道德愧疚”呢?这些产品边际制造成本都是0啊,100个人和1000个使用,又不提高开发者的成本。你还给它提供了市场份额呢。
讨论之前,首先区分有商业模式的免费,和没有商业模式的免费。有商业模式的免费,指的是免费之后,有盈利模式。比如以前杀毒软件是收费的,后来360免费了。但大家用360的时候不会存在道德愧疚,因为大家知道它是能通过自己的商业模式,占住市场份额后,把钱赚回去的。但是绝大部分开源代码是不会找到商业模式的。找到商业模式的项目,很大程度上也基于大量没有找到商业模式的项目的支持,比如Redhat。它自己的开发只占它使用到的代码的很小一部分。(上回只是吐槽,没想到作者会有这么激烈的反应,揪住只言片语发挥攻击,这回我就把话说清楚。)
这些没有商业模式的开源代码,需要程序员贡献成本,它是靠什么维持的呢?捐款和感情回馈(包括开发者自己责任感和使用者提供的成就感等)。这两样东西抵偿了开发者的工作成本,使得开源模式可以维持下去。
用一个简单的式子表示:
开源项目中开发者的工作成本 + 管理费用 = 捐款 + 使用者感情回馈 + 开发者感情回馈
如果捐款少了,或者使用者感情回馈少了(比如没人用),会发生什么情况呢?要么项目终止,要么工作成本降低,体现为:开发速度减慢,或者只有水平更差(意味着时间成本更低)的开发者贡献开源代码。
这个大家很容易理解,看足球比赛。如果你出钱多,可以看皇马的比赛,出钱少,可以看国足的比赛,不出钱,只能看校队的比赛。当然,我踢球,倒贴钱让你看你都不看。
在网络文学的初期阶段也是一样的,当时还没有付费模式,大家就是传着看。很快,写的好的书,要么太监要么不写了,开始逆淘汰。发微博也一样,有点水平的跑得干净,你们就只能看几个时间成本低的人,或者以操控舆论为生的写手,在那里努力忽悠了。
这就是为什么需要捐款,否则开源代码不会消失,但质量会消失。
修改一下开源的经济模式式子,与正常项目对比:
开源项目中开发者的工作成本 + 管理费用= 少数捐款人的钱 + 所有使用者的感情回馈 +
开发者感情回馈
正常项目中开发者的工作成本 + 管理费用= 所有使用者的钱
+ 所有使用者的感情回馈
刨除利润的话,你会知道,如果把正常项目中的这份代码价格当成这个代码的正当价格。那么在开源项目中,普通使用者给开发者提供的利益少于正当价格,这部分缺口,由捐款者的钱,和开发者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补上。
这就是部分使用者感到愧疚的来源,但并不是道德绑架所致,是因为确确实实有人代他们支付了成本。
不过,由于每个新用户的边际成本约等于0(这是软件特征决定的,和是否开源无关),其贡献高于边际成本,所以虽然感激作者是正常的,但也无需弃用。
后一篇:《奇点临近》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