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市画报》稿件:中国独立设计师的朋友圈之王天墨

(2013-09-09 21:31:51)
标签:

城市画报

王天墨

田原

时尚

分类: 稿件

http://s11/mw690/56fb5d50tx6CwtSuCg24a&690
《城市画报》2013年 No.16,(总334期)

 

本期杂志专题:中国独立设计师的朋友圈,我撰写采访设计师王天墨,这里刊登完整采访文稿

 

王天墨:想写一本书,把好朋友的作品都放进去!

 

采访/文 张朴

 

我第一次见到设计师王天墨是在成都,王天墨在成都做了一次个人设计服装的小型展示会,并和成都的朋友分享自己在设计创作上的心得体会。我记忆深刻,因为每一位到场的嘉宾和观众都被要求在脸颊上贴上一颗小星星,然后赠送口香糖一颗。这些大多数出生在1985年,1990年后的新生代观众们,把王天墨的展示会现场变成了一个充满乐趣的天地,大家在王天墨的设计成衣前拍照,并且被王天墨鼓励从口中吹出泡泡,泡泡糖——这种有着80后成长记忆的东西,和满场的王天墨的设计的天马行空的服装嫁接,制造出些许的欢乐和畅想气氛。

 

我和王天墨聊起来,其实圈中很多朋友都叫她“墨墨”,透露一种自然和亲切。她一身自我的设计打扮,这些无论是穿在墨墨身上,还是挂在展室中的服装,都和我们当下的流行无关,它们有着鲜艳的色彩,被过度使用的拼接方式——却是刚好传递出一种理念的拼贴,浸染了时光印记,让我想到空气,泥土味到。面料和材质似乎更加能打动观众——这也是王天墨的设计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地方。和那些坚守着时装“设计”以及从学习“设计”一路走来的华人设计师不一样,王天墨当年在伦敦圣马丁学的是面料专业(textile),这让王天墨更加知道什么样的面料是最为得心应手的。当日,王天墨在对着成都观众聊自己的设计前,倒是透露了自己对于成都美食,美景的喜欢。

 

我觉得,她对于自然和滋养了自己的故乡文化和文明很热爱,不然我们不会在她很多的设计中看到一种“乡土气息”:让模特在老家的庭院中拍照,手里抱着公鸡,颜色鲜艳的布料背景渲染出一种“乡景”,炊烟四起的乡村还有那种寒冷的东北景况都在王天墨的时装大片中被展现了。但是绝不能用一种“乡愁”或者“怀乡”文学术语来归纳,王天墨在自己设计中使用的很多拼贴,花纹,以及看起来似乎是很难驾驭的剪裁方式都是“迥异”的,超出了常规的设计,富有想象力,特别是那些类似于披肩一般的外套,不同色块的拼接创作让人印象深刻。她似乎发出一种信号,期待领略这种“迥异”的观众可以感知收听。无论你是否有胆量和兴趣收听和消化这种信号,都没有关系,王天墨用自己的“想法”给与正在形成的华人设计师阵营一个另外的景观,这种景观不是被由诸如设计一流的时装设计学院——比如圣马丁影响而难以找到新途径去表达的景观,王天墨的设计更多在于找到一个自我的方式,所以她感谢滋养了自己的土地,原始和乡野的乐趣,一种自我组装和创造的幽默感,配合了手工制作的坚持和可贵,强烈而直接。

 

如今,王天墨已经找到了一种方式去表达自己,她在2012年4月第个二系列“THE THIRD HAND”中,告诉我们时装设计之于旧物改造的魅力。她十分在意传统手工艺和新式面料理念的结合,她正在发展的UP-CYCLE FASHION理念即是对旧物进行更多的有趣的改造,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并了解环保慢时尚的概念。今年8月初,在王墨墨即将返回她的伦敦工作室前,我就她的朋友圈采访了她,对于那些一路走来给与自己的灵感和帮助的人,她一一梳理。当年初到伦敦圣马丁读服装设计与面料印花设计,这个喜欢把自己的头发染成蓝色或者其他颜色的王墨墨,被主导师Natalie Gibson粉色的头发吸引,她决定每天都可以用自己的打扮吸引主导师的注意,她崇敬这位有着个性的,已经年届70岁的导师,她从这个导师身上学到很多。

 

在伦敦学习的日子是非常让人怀念,作为一个中国留学生,因为在圣马丁学习,也会自然结识到和她一样有着设计梦想的中国学生。无论是给于她帮助的在论伦敦的好朋友,还是帮助她完成毕业设计展示的人,都成为她的宝贵财富。在英国的学习中,王天墨通过自己的天分和对于时装设计的独到灵气理解,在圣马丁的毕业设计展上“一鸣惊人”,而在毕业秀中帮助墨墨的,帮她行cat walk的都是墨墨在伦敦的朋友们。她曾经在一篇采访中回忆道当初完成毕业秀的过程,“我的毕业设计可以说是在家人和朋友们的帮助下共同完成的。我先做一个样子,他们帮我手工做一些‘零件’,我再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最后才完成这个系列。如果没有家人和朋友的帮助,我是绝对不会做出这么满意的作品的。”

 

正是在圣马丁结识的同学和老师,让她有了在海外有了更多的机会。在毕业设计做好以后,王天墨的老师推荐她去参加了一个面向全英国面料设计本科研究生应届毕业生的一个比赛,她有幸从200多名选手中被挑选成为24个当年texprint在伦敦以及巴黎indigo展览中的一员,从伦敦到巴黎,时装天桥已经为她展开。如今,王天墨已经很少去伦敦或者柏林摆地摊展示自己亲手制作的服饰了,但是因为在伦敦积累的这些经验,让她可以坚持理想,一路走下去。

 

谈到自己的品牌或者服装销售,王墨墨的运作模式并非是非常商业的模式。王墨墨现在虽在伦敦拥有工作室,但她希望可以让更多的国内消费者和热爱print,拼接和手工技艺的人能穿上自己设计的衣服。为此,她坚持小范围的定制,通过个人微博,网站和喜欢自己的人交流,并定期发布新作信息。她采取和国内比较有概念化的时装店铺合作,把自己的作品拿到这些店铺中售卖,基本上是一对一的模式,全靠自己和懂得她和喜欢她设计的店主沟通完成。比如,她和北京的《药》店和上海的《墨》店都合作默契,通过小型时装屋或者“店中店”(pop up store)模式让消费者可以买到自己的作品。最近她又通过和成都的“耍衫”店铺合作,让自己最新系列进入店铺进行销售。由此,墨墨非常珍惜和设计品店老板Ritchie Chen ,以及艾卓等人的友谊。这种通过朋友之间互相介绍和了解,并且找到知音的方式,着实让王墨墨这种不算商业设计的时装走向了固定和一定范围的国内消费者面前。正如墨墨认为的,有着共同审美和追求的人一定会遇到,而且大家可以合作,一道去实现理想的,这是一种美好的缘分。

 

如今,虽然已经完成了在英国的留学,并且在伦敦成立了工作室,王墨墨则希望以后可以继续创新自己的手工艺创作,在历史和文化中寻找到灵感,并且拥有一个完全自己的空间做一些有关传统手工艺和服装结合的事情。

 

王墨墨:对于现在一半生活在英国一半生活在中国的我来说,时间空间的转换很奇妙。朋友对我来说有些会是特别的存在,一年未必能见到几次,但是都相互鞭策着对方,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做着令人兴奋的事情。偶尔发出讯号,都会让可能当时迷茫的自己找到更好的方向。网络发达,交流起来是弹指一挥,打打手机,敲敲键盘。但是有些人就是那么特别的存在着,你看到他们就会给你力量,让你变成更好的自己。

 

http://s2/mw690/56fb5d50tx6CwuzpKjD21&690

以下就是王墨墨的老友们,或者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遇到的无法让她忘记的人们:

 

Natalie Gibson

Natalie Gibson是我第一个在圣马丁见到的人!这个粉红色头发的奶奶是我们印花专业的主导师,我当时特别兴奋,知道在圣马丁的日子一定可以和她学到很多。每次去tutorial我都会想打扮得有趣可爱,得到她的赞扬问我身上的小东西都是在哪里买的,然后都会再问最近看了谁谁的展览没有啊?没看要去看呀,还会时不时翻出几本书跟我说有多好看。她的家是一个微缩的wonderland,有她在世界各地收集到的新奇玩意儿,还有很多只猫。她一直鼓励我坚持手工,我想,我对手工和很多民间艺术的热爱很多也受到她的影响。每一次我在我的作品里加入新的手工元素她都会很惊喜,我永远都记得她会反复的摸我做的布料小样并且拿着他们在身上各处比划,告诉我接下来可以怎么发展。虽然毕业两年了,但是每一次我有新的想法和作品我都会迫不及待地想拿给她看。其实可能也并不是我遇到了很多困难想得到她的帮助和指导,更多的是我想告诉她我还有坚持做我喜欢的事情,没有偷懒。因为她对我们说过,我都70岁了还要每天想我要去什么地方学什么新东西,你们才20出头怎么可以有一天的浪费?我想我必须每次去见她都要拿出新的作品。Natalie是我一辈子的良师益友。

 

张小溪,Nancy Zhang

发现小溪的插画作品是在一个很早流行的网站Lookbook.com上,当时自己刚去英国读书特别臭美,每天都拍照发上Lookbook这个街拍网站,当时这个网站上的中国人不多,刚看到Nancy又得知她来自天津的时候很开心。因为她的搭配都很棒并且画的插画也非常有特色,所以当时的她,已经小有名气有很多追随者。但是没想到我一给她留言她就热情回复了我,我们就这样开始互相了解成为了朋友。她在德国工作,我去柏林旅行的时候第一次去找她,她便陪我在零下十几度的白雪上摆地摊儿卖我的手工作品,晚上我们喝着mulled wine在winter wonderland里面一起坐旋转木马,这应该是两个志同道合的女孩最美好梦幻的第一次碰面约会。她为我的第一系列画了插画,她也把我画进了她的书里,再后来,我们一起去巴黎看时装周,去年11月又在北京我的展览上碰面,下一次的见面已经定在9月的伦敦。我们相约要一起看更多美好的风景做更多有趣的事情。

 

王一扬

我没有见过他,不能说他是我的好朋友。但是他是我在中国最喜欢最尊敬的设计师。2006年刚刚去北京上大学的我在逛街的时候发现是ZUCZUG素然这个牌子,当时并不是学服装设计专业的我就喜欢上整个牌子传达给我的气氛,问了店员设计师的名字第一次知道了王一扬,当时我的生活费是一个月1000元,我咬牙买下了一条998元的灰色裙子,到现在偶尔还会拿出来穿。大概两个月前,我得知原来王一扬有关注我的微博可是我完全不知道,激动地赶紧关注回去并在他的一个演讲视频底下给他留言告诉他我对他的喜欢,他也说一直都对我有所关注。希望有一天我能去上海拜访他,和他成为真的生活上的朋友。

 

Ritchie Chen

Ritchie是20岁是开始自己创业的小伙子,他虽然比我小一岁但是却已经是两家设计师品牌集成店的老板了,他出生在香港,在美国年大学的时候主修三个专业,所以他的店就叫Triple-major。北京的《药》店和上海的《墨》店都有十分有趣的概念。也是从我在圣马丁的最后一年就有和他沟通交流过,作为对商业不是特别了解的我来讲,他给我很多建议和帮助,所以第一个成衣系列就很自然的选择在北京的《药》店做展览并且销售。

 

艾卓

同样的,成都Dressing For Fun耍衫的老板艾卓,我叫她小艾,也是一直帮助我的人,从最开始她把我的毕业作品带到成都展览,再到这次为我发表第一个成衣系列忙前忙后租场地为我办个展,再到后来努力帮我接订单。因为有他们的帮助我才能慢慢踏入商业,和他们一起工作我学到很多作为一个品牌经理人需要具备的知识,让我知道除了做衣服,其实背后还有许许多多人环节还要有许许多多的人一起努力。真的特别谢谢他们。

 

我的模特们都是我的好朋友。

每一次我的系列我都坚持找我的朋友来穿我的衣服,我认为给我身边的可爱女孩儿们做衣服是最幸福的事了。这一次我找到六个女孩儿,她们每一个都有自己独特的美丽,并有天赋,都是我生活中特别欣赏的人。

 

田原

我大学时代就看过她写的书,听过她的音乐,如今可以成为朋友并且可以让她穿上我做的衣服其实是一件让我觉得很奇妙的事情,如今她又是导演,我们曾合作过一个微电影,在那段日子里,我每天都能感受到她散发出来的力量,让我变得非常平静,让我觉得这个女孩儿以后一定会做更多厉害的事情。

 

萧涵秋

秋秋,她是我在英国最好的朋友。她总是可以写出让我吃惊的诗,画出动人得画,我们虽然是性格很不同的人,但是我们都坚信朋友之间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相互的人格独立,并且一定要向大自然学习。

 

Fil小白

最开始发现小白是因为她和我一样是染了彩色头发的女孩儿。那个时候我也是一个月就要换一个颜色的头发,后来她成为了街拍冠军,再后来她去了巴黎时装周,有很多人喜欢她。很多人喜欢她不仅是因为她会打扮,有很多纹身,长的可爱,我认识她以后其实并没有再怎么去看她今天都穿了哪些好看衣服,而是被她直爽的个性打动,和她在一起听她说话就很开心。当然最喜欢听她说成都话。

 

卡德丽娅

卡卡,第一次看到她的照片,真的以为是一个外国人,其实也不奇怪,因为她是维族的嘛。一晃第一次说话到现在也都4年过去了,第一次见她,她请我吃的就是新疆大盘鸡和烤大羊排。她是一个特别活泼开朗的女孩,同时又是一个非常敬业的好模特,记得第一次在东北拍摄,零下的天气她穿者夏装不停的要求摄影师再多拍一些,说她不冷,太阳马上下山的时候,她就追着光使劲儿的往山上跑啊跑。有这样帮我的朋友我真的是很感激。

 

王麻雀

和麻雀认识并不久,是在朋友家见到的,当时就是觉得这个女孩长的好特别漂亮,一直盯着她的脸看,后来看到她画的画,现在她在做自己的鞋履品牌HOLY RAPE。这次新系列里很多鞋子都是麻雀的作品,很欣赏这个1989年出生的可人儿。

 

江老蔫儿

和蔫儿的相遇就更早了,2007年夏天我去看大声展,她当时在展览里面做志愿者,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就开始说话了,后来那个夏天我们一起玩儿,印象很深刻的是我们当时看了一场电影,就是新裤子乐队主唱彭磊导演的电影《北海怪兽》。生命就是这样奇妙,2012年我参加了大声展,老蔫儿做了彭磊电影的女主角。

 

以上就是王墨墨描绘出的给与她帮助,以及自己在创作事业中的结交的让她难忘的朋友们。在采访结束的时候,王墨墨感叹:“我的朋友们是我最宝贵的财富。其实还有很多很多一直支持我的朋友们不能一一得说到,我真很希望做一本书,能把我好朋友的作品都放在里面。”她认为,朋友们和自己都在各自的时间和空间里独立存在,但是又互相影响和帮助彼此一起共同成长。

 

http://s12/mw690/56fb5d50tx6CwuBhdZ90b&690

王天墨: 1987年出生于辽宁锦州。从小受到妈妈的影响开始做手工和衣服,2008年她终于带着自己的梦想考入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开始学习服装设计与面料印花设计。2011年的毕业设计“I LOVE MY PRINT ROOM” 获得学院三等奖,同年九月作品被英国TEXPRINT选中赴法国巴黎参加世界最大面料展Premiere Vision。十月开始在伦敦创办个人MENDING POINT慢点工作室,并在2012年4月完成发布个人第个二系列“THE THIRD HAND”,整个系列所有作品全部由旧物改造而成。

 

http://s2/mw690/56fb5d50tx6CwuUzyq581&690

这次在伦敦,有一晚,王天墨邀请我和Vivian到她在Wapping的家里吃饭小聚,见到了她的“筋斗”小猫,特别抢镜!一顿卤肉饭,一支酒,与她和她的男友畅谈后,散步于泰晤士河边,夜色伦敦,不觉得走了很久的路,伦敦就是这样可爱的城市,王天墨的studio在伦敦应该可以一直得到这种文艺滋养的。

 

http://s16/mw690/56fb5d50tx6CwuN1vUH7f&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