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留给生活,未知留给旅行

标签:
文化 |
分类: 生活 |
http://s2/middle/56fb5d50hb9db2d7bd621&690
这个城市太吵了,修不完的工程,挖掘机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联合运作,找不到一家可以安静下来的咖啡馆。我坐在咖啡馆里,左右周围都是大声讲话的人。这座城市,吵得我想与每个人为敌了!
http://s10/middle/56fb5d50hb9db2f0e84b9&690
最近做完了第一场我的新书读者交流会,在成都的西西弗书店,那晚我和作家翟頔一起对谈,我们说到很多在异地生活的寂寞,写作的消遣,我记忆起她书中的很多字,那是我曾经迷恋的关于这个城市的描述,那个时候,我为这些文字和因为这些文字而美好的这座城市而感到非常温暖,那时候关于这座城市的文字除了翟頔(由叶),还包括洁尘,翟永明的诗歌,还有我的一位师妹,她笔下的一种相遇式的宿命和美好。那一个年岁,也是我认识一个智慧女人的年岁,她的漂泊,从欧洲的马耳他到了如今的比利时,旅程似乎一直没有停止过。每一年的生日,我和我的这位师妹,和这位智慧的女性,都会自动连接,超越时空的距离,在彼此的心灵间隙打造了一层似有似无,又渐或明晰的纽带。它脆弱,伤感,又凝固,又穿越,它是抵达内心本性的那种精神层面的百感交集,我如困兽般在这座城市里挣扎,等待,我阅读你们在异地的生活,脑子里都是画面,我在这里如此痛苦,如此煎熬,我不快乐,把更大的希望寄托在未来,又觉得时间如此紧急,生命大约都是短暂,错过了始终是错过,来不及始终是来不及。
回答杂志,报纸的采访提问,把很多话反复说一次,也有要求很奇怪的杂志,看到问题和选题,让我有错愕的感觉。有时候是抗拒做宣传的,这本书写完了,它像一个过程的意思,这个过程已经有了一个完结,可以开始下一个过程了。已经定下了4月1日晚,在重庆的西西弗书店做新书的见面会和读者交流会。亦开始准备和我的编辑计划下一本书的写作。
傍晚,和新认识的朋友在路边的咖啡摊买了咖啡,两个女生经营的手工咖啡,有着白手起家的意思,摊点很小,但是不影响她们在磨煮咖啡时传递出的那份热诚。我们就这么一路拿着咖啡,过街的时候,有一阵风吹来,我忽然说这种行走的感觉有了一点在伦敦街道上的意思——但是这绝非说这个城市有那么一丁点伦敦的感觉,绝对不是!而且永远也不会是!我的感觉是内心那种隐秘的牵引和类似于喟叹式的哀悼。拿着咖啡纸杯,和一个理解你的人一路散步,路过的城市。
最近看很多60年代的东西,60年代的美国戏,迷你电影,肯尼迪家族,黑人种族隔离,60年代的质感和力量,冲撞,思考,和60年代相比,我们的时代简直是脆弱得不堪一击和没有一丁点可以被纪念的东西,缺乏质感。
要花更多的时间去阅读,阅读也是可以和这个地域,周遭抗拒的方式,我内疚于微博剥夺了我很多阅读的时间,写作亦是,重新回到写作的快感中来——它是我和世界对话的最为重要的方式,我最近很羞愧于我的写作,似乎没有了排山倒海的热情,那些潮水般涌动的感情,仿佛干涩了的,所以要让心绪尽快可以回归到真挚,饱满和自我中来。
前一篇:健身房奇談錄•第三話
后一篇:上海周末1•流金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