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做的一个重读系列是关于李安,但是工作开始,即没有时间了。有时候,我会想起黑黑的大学看片室,有一个从北京回来的老师在做一次关于李安的讲座,那时候,我们大概只看过诸如《喜宴》和《饮食男女》之类的影片,一个住在美国的台湾导演,到了李安拿到奥斯卡的《卧虎藏龙》,我都觉得李安的电影和他这个人呈现的composure是很柔软的。但是说到气质,这就是台岛酝酿出的一种温婉良性,这在我看过的很多的台湾电影中得到过很明显的印证。
却要过了许多年,成就诸多功名后,我们才看到李安拍张爱玲的作品。而《色,戒》对于我始终是陌生的,我也是做完了关于“香港上海电影的双城”论文后,在若干年后才翻开这部精细小说,后来我才知道这部小说前前后后写了那么多年,被张爱玲敝帚自珍地改了又改,除了李安的一点温婉,我无法相信他还能拍摄张爱玲。对于我们这些张迷,宁愿只看小说,不观银幕,就够了。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色,戒》的字里行间落满了时间的灰尘,亦是张爱玲的遗恨之作?李安沧海桑田的悠游人生,起起伏伏的电影生涯也是和时间拔河,都是旅人,所以李安读到《色,戒》自是一见如故,他说了,张爱玲上海香港台湾美国满地走,亦是自己人生划过的一些细枝末节。
直到今天早上看李安的《色,戒》才知道李安原来可以化柔为钢,内地删减版的《色,戒》虽然被大打折扣,但是依然如此强大!强大到我看完了145分钟被删减后的内地版《色,戒》双手发抖,在回家的路上打了两个电话给自己的朋友——这两个朋友一个是长得和女主角汤唯很像,一个则是声音和汤唯讲国语的声音一模一样,真是很奇特,我对她们说,记得去看《色,戒》。打这个电话是因为在我看到电影以倒叙的语言拉我们回到香港大学时,一些情意缱绻的恣意景况忽然又轰然构建起一种帷幔。这道帷幔不仅仅是关于香港(不然很多朋友又要说我是Pro-Hong
Kong派了),这是我们也飞舞过的一种沉迷状态,这种状态也是李安的——李安在艺专时也是戏剧爱好者,台上和台下,人生的很多侧面和正面都被舞台抽离出来,形成一个想像的能指存在,汤唯在易先生面前是如此娇媚放浪——像是一个生活在舞台上,做戏的王佳芝,回到了世俗的生活中,她只想拥有一场和邝裕民的简单爱情,现实都是没有如果的,如果注定是需要一种戏剧化生存来作为真实生活的陪衬,那么我们的生活本身就是乏味的,这样的假想性人生也太无味,所以我相信传奇,我相信张爱玲的传奇,王佳芝的传奇在于一种陷阱式的自我沉醉,我们也在陷阱的黑洞里痛苦万分,说得好听一些,那是理想,是追求,但是一切仿佛都抓不住,当王佳芝看到那颗硕大的钻石,衡量出一个阴险男人叵测内心下的一点点爱恋,她终究软了心,做了牺牲的沉醉者。我们也是这样相当沉醉的人,对于生活的评判也是就在一个刹那,一个自我臆想的传奇世界。“传奇”这个词太美妙,越美丽的东西越不可碰。
之前看过关锦鹏,许鞍华拍张爱玲,李安的长处是最终不做张爱玲的影子,我看这个《色,戒》的电影大抵借了张爱玲的文本,人生人性的宏指拍摄,手法的细致入微,对于观众的彻底了解又让这个片子一看就是李安的作品。先说手法,情欲的纵情表现是切合主题的初级表征,没有性欲的恣意表达,就无所谓“色”和“戒”,可惜内地观众看不到货真价实的《色,戒》,这个大陆版,把所有的裸露剪得一干二净,之前说的剪了7分钟都是胡扯,剪掉了起码20多分钟,再补一些叙述性的东西,内地观众的审美力又一次被玷污,好在大家都习惯了。不过李安真正震动我的是,当我看到今天这个内地删减版,一样充满力量。电影语言的纯熟,开场一场麻将戏,流言飞涨的张爱玲家常话,被李安用快而碎的镜头语言压下来。镜头和麻将的噼里啪啦里蕴藏了不安的破坏力,关键是这种张爱玲式的里弄效果就飞了出来,麻将开打,晨光还早,鹅黄灯光下的欲望延展,上海太太的心眼,时局里的森严,看得我们有点心惊肉跳。
到了回忆部分,一派香港的浪漫饱满,戏剧舞台上被定格的渲染效果,我有一刻惊觉舞台戏的进入还有一些浪漫和残酷的双重意味。李安亦是这般人戏不分的人,每个大师导演都是相当投入的,王力宏扮演的邝裕民也好,汤唯扮演的王佳芝都分不清自我了。浅水湾的海水,尖沙咀皇后码头的蓝天白云,张爱玲的香港纪剩下的片段总是夏天品不完的湿润,台风里摇晃的大树,还有上海情结在香港的风生水起。大概,我被李安征服还在于那种刻意经营的过去,那种调不回去的过去真的被《色,戒》调了回去,我想起那年在上海还有香港做毕业论文,那些表现老上海30,40年代的香港电影,在戏拟的瞬间所缔造的光环,我看也只有关锦鹏的《阮玲玉》是最为罗曼蒂克的一次轮转。今天到了李安这里,才发现他也是每一个细节都做得相当成功的导演,旗袍,西装,店面,道具,家具,如此繁多,但却样样精道。
而李安曾经受过严格的美国电影训练,让他的镜头表达和情节书写都相当考量观众的反响。在看片会上,没有读过张爱玲小说的人很多,但是这不是一部玩艺术的闷片,开合有度的情结衔接,释放得当的幽默和压抑一样让人过目不忘。我想起了另外的大师阿尔莫多瓦,都是情节片的高手,这出《色,戒》也是色香味精彩的文本。李安的美国班底也让整个电影可看性强烈,李安不是王家卫,《色,戒》的音乐恰到好处,不是音乐抢了画面的精道。
至于汤唯,好到我无法形容,这个聪明的女演员,可能是大器晚成,鹅蛋脸的老上海造型就是张爱玲笔下的王佳芝,一招一式恰好又是很李安的儒雅,上海话,粤语,英语说得样样地道,这样的演员也只有汤唯了,据说她的老师是潘迪华,虹口区日本餐馆里一唱,天涯歌女的无限怅婉。没有这样的对手,梁朝伟的易先生,他的阴冷和毒辣,虐恋般的狰狞都无从激荡出来,这个汤唯,生活中就是一个才情颇高的女人,到了李安镜头下,自然可以散发出光彩,如果真是章子怡,她只有一种蛮荒的狠劲,太功利的女演员是做不了王佳芝。王力宏,我也是大吃一惊,那个邝裕民,爱国青年的执拗和憨态可掬,王力宏在挣扎中也超越了自己。李安对演员的挖掘是大师级的。而李安的戏没有小演员,那麻将桌上都是老辣的女人:比如何赛飞,苏岩,陈冲自不用说。而邝裕民,王佳芝的同学里,有好久不见的演员柯宇伦,自从和关锦鹏合作《越快乐越堕落》后,他没有太多角色,再见有点欣喜。当这群年轻的生命在香港浅水湾的沙滩上绽放简单的理想时,我见到了久违的台岛舞台剧表演语言与姿势,李安把自己作为台岛导演身上孕育的文艺气息发挥到恰到好处。
看了《色,戒》,我不会把电影和张爱玲的小说比较,李安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可以超越张爱玲的文本,丢掉张爱玲的影子,成全自己。李安是我见过的,在华人导演里,最会表现人性和人情的导演。自然,我们还要等未删减版的《色,戒》,朋友说看了那几场情欲戏,才知道汤唯演得让人痛哭流涕。肯定是这样的,电影结束N个小时后,我的心还在隐隐作痛!
在一个恍惚的瞬间,爱大概是钢筋水泥,也是似水柔情。色呢?戒不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