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许鞍华自说自话

(2006-05-19 21:28:15)
分类: 影音
鞍华的企图是什么呢?千言万语,苦口婆心说服现代人相信过去的总是美好的,旧的不见得不如新的。今天重看《女人·四十》是一万个挽留的架势,本来许鞍华的光影旧楼断景颓垣比新生点缀多,97后来看《女人·四十》就更不是滋味,不是滋味是忽然觉得青春小鸟飞走的时候,羽毛的颜色还依然记得清清楚楚。你看《女人·四十》里,萧芳芳和罗家英跳着轻盈的舞蹈,爱情到了中年就慢慢成了丰碑,只能景仰——换句话说,叫相濡以沫。
 
旧的好处是可以随时拿出来怀念,张爱玲说的那样,像“晒衣服”,晒出经年累月的味道,《女人·四十》,拍摄地点还在香港比较边缘的新界,这里有四面八方汇聚到一起的人,后来大家也成了香港人,94年的样子,九广铁路已经很繁忙了。老人一个个死去,风景一路路后退,萧芳芳气质优雅的过去倒影在电影角色身上,摔摆不掉的烙印,老房子拆不拆不重要,许鞍华要萧芳芳一个人在天台上哭,哭什么呢?哭过去的好,缺失后的阵痛,许鞍华又缺失了什么呢?一个日本人和中国人的混血儿,受传统英国教育——许鞍华的认同感很弱,故国之思,朝朝暮暮,日生日落,被淹没的和被遗忘的以往。
 
我一再认为许鞍华是一个艺术诉求极强的导演,你不信,她偏要讲你知,《女人·四十》电脑有坏的时候,惟有人的记忆不那么容易衰退。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过去,香港人健忘偶尔谈到还要缅怀的。97后的《男人·四十》,等了那么多年,等到一个张学友到了不惑,那些唐诗宋词,滔滔江水,绵绵情谊,东流去。文学硕士许鞍华比赋兴般营造现实无奈的回响,过去桃花源般,义结金兰,蓝田日暖,今时是覆辙路,许鞍华很害怕殊途同归。《男人·四十》与《女人·四十》一个连接点居然在九广铁路上,飞驰的铁路,时光穿梭机,许鞍华是要说服自己回去,又是回不去了。
 
许鞍华的努力显得势单力薄,有人看《男人·四十》,张学友谈鲁迅,和梅艳芳合诵古诗就笑。笑什么?只因你五光十色的青春日记要绚烂一百倍?但不一定刻骨铭心。现代女林嘉欣原来作文很好,“清明节扫墓,清明,是死人的节日,登高望远,怀古忘忧”,忽然180度转弯,写出“哎呀,不得了,僵尸复原”的后现代话语,无奈得很,现代文明的吸纳存在——许鞍华还是要自说自话,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怅然,保留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意识,自然,可以说服一些愿意被说服的人,比如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