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申论考试大纲解读四大答题要素
(2014-10-16 09:54:06)
标签:
财经 |
分类: 考试指导 |
从申论考试大纲解读四大答题要素
申论考试,每一张试卷无论在材料内容上还是题目设置上都千变万化,各不相同。但无怎么变化,申论考试无一例外都是紧紧围绕申论考试大纲来命题的。
根据考试大纲规定,申论主要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是对考生阅读给定资料和语言表达能力得要求,不涉及具体的答案内容的要求。设计具体答案内容要求的是综合分析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其中解决问题能力指的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贯彻执行能力指的是对策的贯彻和执行,都属于解决问题。
这时候,我们回头再审视大纲的要求就会发现,在答案内容上,申论主要考察考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主要指的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那分析问题该从何处着手呢?一般来说,分析问题主要是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影响。这样,我们就可以发现,申论考试,无论材料和问题怎么变化,都是紧紧围绕这问题、原因、影响和对策来展开的。
需要说明的是,申论考试试卷中的给定资料由于又可以分为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这两类材料在这四大答题要素的表现形式上又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正面的材料问题主要表现为成就,如:
根据给定资料,简述河北省对口支援的历史与成就。(20分)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楚,简明扼要,不超过300字。(2011年河北省考真题)
原因主要表现为对策和有利条件,如:
“给定资料5”中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请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10分)
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2011年国考副省级真题)
参考答案:
1、主观原因:①政府高度重视,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耗时长。②综合治理,修建黄河大堤,治理卞渠。③因地制宜。选定故道河身短,地势低,行河路线优。④方法科学,立水门,利用沿河大泽放淤。
2、客观原因。①气候优势,大暴雨少。②地理优势,下游有分支,两侧湖泊洼地多。③生态优势,人口减少,植被恢复,黄河输沙量减少。④生产方式优化,农牧线南移。
通过这道题的答案可以看出,黄河安澜800年的原因包括主观方面王景所采取的治河措施,属对策;客观方面的气候、地理、生态和生产方式方面的有利条件。
影响主要包括作用和意义,例如:
根据“给定资料”,概括说明人口普查要掌握我国人口哪些方面的基本信息?并分析指出,掌握这些信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20分)
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400字。(2011年4·24联考真题)
对策主要表现为从成功案例中概括对策,例如:
我国有不少地区在保护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如果你是某市负责地方文化保护工作的人员,请认真阅读“给定材料3”,概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10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2013年国考副省级真题)
反面材料问题主要表现为不足,例如:
“给定资料2”揭示了当前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请对此予以归纳概括。(10分)
要求:全面准确,分条归纳,不超过150字。(2014年国考副省级)
原因主要表现为问题背后深层的问题和不利条件,例如:
《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近期目标难以实现有多方面的原因。请依据“给定资料1”分别进行概括。(10分)
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200字。(2010年国考地市级)
参考答案:
2、主观原因:①众多主体分享渤海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涉及范围广,行业多。②海陆一体化综合治理难。行政管理部门职能混乱,职责不清,难以协调。③地方政府治理积极性差,工作效率低。④《碧海计划》只是政策性文件,不具有法律强制效应。
通过这道题的答案我们可以看出,《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近期目标难以实现是一个负面现象,其原因包括主观方面牵涉范围广、行业多、行政部门职能混乱、地方政府积极性差、文件不具备法律强制效应等背后深层次的问题,还包括客观方面渤海自身地理位置所造成的不利条件。
影响主要包括危害,例如:
请结合给定资料中的具体事例,谈谈你对“海洋的污染将毁灭鱼儿的家园,但让人类不寒而栗的毁灭绝非仅此而已!”这句话的理解。(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2010年国考副省级真题)
对策主要指针对问题提对策,例如:
“给定资料4”反映了T市市民出行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假定你是市交管局聘请的观察员,请就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呈送市政府有关部门参考。(20分)
要求:
(1)对存在的问题概括准确、扼要;
(2)所提建议具体简明、有针对性、切实可行;
(3)不超过400字。(2012年国考地市级)
在申论考试中,考生只要紧紧抓住问题、原因、影响和对策这四大答题要素,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取得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