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带五岁儿子走进昆虫世界的那些书

(2013-06-25 08:07:53)
标签:

价值

读物

名字

带孩子

让孩子

分类: 德昀爱阅读

                              带五岁儿子走进昆虫世界的那些书

 

                       2013年6月25日      德昀今天5岁3个月零12天了

 

     送儿子去幼儿园后,我开始整理德昀的书架,这是每半个月我必做的一件事情,先把孩子看过的书整理到书架的里面,再把他最近在看以及还没看的书放到显眼和孩子一伸手就够得到的地方。

     家里的客厅、卧室、书房、茶几和沙发上四处可见书,有的是德昀看的,有的是我和先生看的。从德昀最近看的书来看,他开始更多地关注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现在的兴趣似乎更集中于昆虫上。

     带孩子走进昆虫世界的书,仔细回想起来,似乎最引发孩子兴趣的就是从《昆虫世界历险记》开始的,在这一之前,我曾经买过法布尔的昆虫记,但是四岁的时候他只对粪灌肠感兴趣,所以一整套的法布尔昆虫记成了我的读物。

     《昆虫世界历险记》为孩子打开了一道走进昆虫世界的大门,时常让他在观看的时候大声发笑,甚至浮想联翩。想想如果人类变得比昆虫还要小的话,不那么强大的话,又怎么可能或者怎么敢无视昆虫世界里的生命?

      美国著名的昆虫学家威尔逊博士曾经说过:“如果有一天,人类从地球上消失了,地球会照样繁荣昌盛;但如果所有的小虫(包括其他无脊椎动物)都消失了,人类将支撑不了几个月。”

      从生命发展的进程看,早在三亿五千万年前的古生代昆虫就已经在地球上出现了,且早已遍布任何一个角落。他们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着巧妙的演变。到目前为止,昆虫的种类约有三百万种,占地球生物种类的四分之三,而且还随时有人发现新的昆虫,所以至今也没有人敢确定昆虫种类的数量。

      儿子跟着书中的小主人公在身体变小成2厘米之后走进了由昆虫所称霸的弱肉强食的自然世界,最开始读的时候是为故事所吸引,后来就开始关心各类昆虫的生活习性。比如蝉的羽化,蝉的鸣叫的意义等等,并学到相关的急救知识,如被蜂蛰到时的紧急处理法,首先是必须要把毒针拔出来,再把毒液刮干净;刮除毒液时切记不要挤,以免注入更多的毒液。可以利用竹筷将毒针取出,接着清洗伤口,冰敷后再赶紧找医生治疗。

      在书里看到食虫植物捕蝇草之后,偶尔有一天我们在卖花的地方看到了真的捕蝇草,不过不是他自己在捕蝇子,而是卖花的人抓苍蝇喂他,儿子站着看了很长时间,书中所见与生活中的实际结合起来,孩子的印象格外深刻。

      《昆虫世界历险记》从买来开始儿子就非常喜欢,我想其原因就在于书融故事性和科学性为一体,在轻松的阅读故事的过程中,让孩子不知不觉对昆虫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多么值得我们国家编生物教科书的专家学者们学习的啊。

       看了数月《昆虫世界历险记》,不时重新温习,就为孩子再接触《法布尔昆虫记》打下了基础。所以从上周德昀同学的妈妈送给我们这套书开始,我们家就成了昆虫的世界。早起读,晚上读,白天还要带到幼儿园里去读,三天的时间,我们读完了十本书中的四本。

       昨天晚上我们读《战争狂  红蚂蚁》的时候,儿子关灯了还不睡觉,似乎还沉浸在蚂蚁们的战争中。想起我们以前曾经看过的一个电影《别惹蚂蚁》,以及最近看的《让男孩更成功的100个故事》里所介绍的像蚂蚁一样团结合作,当洪水来临时,蚂蚁抱团求生,这些内容为什么就不能写进孩子们的教科书中?

      红蚂蚁的习性是不论原来的路有多么难走或危险,他们还是会选择同样的路回家,即使旁边就是一条既安全又平坦的路,他们也不会改变原来的路线,为什么?因为那是指路“荷尔蒙”的作用,因为蚂蚁们在地面上行走时,其尾部会分泌出一种物质,蚂蚁就靠着这种物质的气味找到回家的路。

     看完这段后,我想我可以带德昀去做个实验,看一看蚂蚁是怎么找到回家的路的。

     这两套书都是韩国人编著或改编的,书名和出版社及作者如下:

     昆虫世界历险记(1,2)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洪在彻/文  李泰虎/图   徐月珠/译

     法布尔昆虫记 (共10册)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高苏珊娜/编著   韩金世镇/绘图  李明淑翻译

     只所以把书名和作者的名字都写上,是以此表达对他们的敬重,感谢因为有他们,可以让孩子在童年的时候就轻松走进昆虫的世界,认识到昆虫世界的伟大。

     小昆虫,大世界,让孩子由漫画起步,逐渐走入神秘的昆虫世界,在孩子的心里装进了对自然以及生命的热爱,这就是好书的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