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夫妻讨论话育儿——幼儿阅读的度的把握

(2010-03-18 11:07:29)
标签:

育儿

儿子

夫妻

幼儿

分类: 德昀弹钢琴

     前一段时间,先生和我开始一起讨论关于幼儿阅读的度的问题,由于他的语言比较硬性,所以我没有直接回应他的提问,他也直接采取了行动,那就是把他认为现在不适合儿子阅读的书从儿子的小书柜给转移到了大书房。这几天我一直在对他给我提出的问题寻找最佳的答案,或者说没有答案,却的确让我开始思考权衡这些问题。

     先说第一个问题:

     给儿子选择什么样的书

     儿子的书都是我在网上直接订购的。在买书之前,我一般都会到网上去浏览书的内容以及相关的评论,尽量选择经典以及大师的作品,如《鼠小弟系列》《猜猜我有多爱你》《忘了说我爱你》等等,以及一些博友的推荐,的确这些书儿子也非常的喜欢。

     在阅读之外,我还考虑到要兼顾他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绘画等能力的培养,于是看儿子喜欢贴纸就买了相应的书籍,儿子看到贴纸的书就会一气贴完整本书,也不管贴的位置对不对,先生说:“他现在还搞不清楚对应关系,纯粹是浪费。”而且还不赞成我在旁边的指点,认为是影响孩子自己的创造力。

     在买回的书中,只有《不一样的卡梅拉》儿子还不太喜欢,其余的几乎是照单全收,而且都要重复数遍,于是先生的第二个问题就又来了:

     阅读的质量与数量的问题

     他认为应该给孩子看图大字少的书,而且要多重复,对于字数较多的绘本则要等一段时间再给他看,不能单纯追求孩子阅读的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听起来似乎非常有道理,但是每天给儿子讲故事的人是我,我非常了解儿子的喜好以及在故事中如何设置动作表情更能吸引他的兴趣,而先生在给他讲的时候,更多地是引发孩子的思考,所以在他给孩子阅读新书的时候自然是常常把孩子问住,而且阅读是需要有非常大的耐心的,每一页要细致地观察并且要生动地讲解,用先生的话来说孩子已经习惯了你的阅读方式,我给他读他不感兴趣。看一看他给儿子收起来的书基本都是孩子喜欢的,《愿望树》《长大做个好爷爷》等,而且先生特别反对我买书一系列的买一套,他认为一本有代表性的就足够了,例如在对待《小兔汤姆系列》的第二辑上就是如此。

    于是我采取折中的态度,一是继续给儿子买书逐渐增加新书的阅读,但是不再一次全给他,而是一周一本新书;二是周期性地反复回顾以前看过的书。

    通过阅读,儿子学到了很多好习惯,比如《婴儿画报》以及《养成好习惯》,但是在我偶尔用书里的话引导教育儿子的时候,先生的第三个问题就又来了:

     照书教子还是在实践中教子

    我是教书的,自然反对唯书论,可对于初次做父母的人来说,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也有必要参考一下别人的育儿理论。但是先生提醒我任何的教育理论都有其局限性,一定不要照书教子,否则爱孩子反而是害了孩子。我有一个表哥就是典型的例子,照着书的营养配餐给儿子定时定量喂养,结果孩子比同龄孩子不但弱小,而且还特别胆小,因为限制管束得太多了。同样,在网上的众多讨论中关于孩子是早认字还是晚认字的问题,上日托还是全托的问题,也一样是我们讨论的问题,专家们各持观点,而什么是更合适和更好的,真需要一个具有前瞻的判断和决断。德昀认识了很多字,但完全是从兴趣出发的,他把每天从盒子里把识字卡片倒在地板上再一张张地认完装到盒子里看做是一件好玩的游戏。比如看《捕捉儿童敏感期》,先生也提醒我思考要认识普遍规律,但是还要把握因材施教,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育儿中有多难,恐怕只有当了父母的人才有切身的体会。

    想想单是一个阅读的问题竟有这么多的争论,以后上了幼儿园恐怕需要讨论的问题更会多多。回想两年来走过的育儿路,一路探索,一路困惑,一边实践,一边反思,夫妻争论,个人反省,无不是为了孩子能更健康地成长,希望孩子将来能有一个幸福快乐的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