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升级、转型,得先瘦身

分类: 互联网升级 |
不少企业赶上了市场红利期,在近十多年间得以快速的发展,高速发展过后,许多企业开始变得臃肿,内部管理混乱,面对市场反应迟钝。突破这些管理瓶颈是企业转型的核心命题。
http://s3/mw690/001AK95Qzy7bYwdt3KWd2&690
首先,我们来看看企业管理的三大问题点:
一、销售独大
销售业绩的增长过于依赖市场行情,这种模式发展下去会带来对市场、渠道依赖的习惯,造成了组织功能的不全,无法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切以业务为中心”,这句话在销售岗位的朋友圈中广为流传,但这句话是典型的“重业务、请管理”的做派,并且在企业各个层级人员中普遍认同。
笔者曾任职于某卫浴上市公司,就经历过因为一个突然的新产品及业务需求,把整个产品、生产计划打乱,对原有正常产品的生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花了大半年时间才缓过来。
二、运营效率低下
领导层与基础员工及各级管理人员的沟通随意性很强,多靠经验和个人感觉做出判断,缺乏外部市场信息及内部经营数据的支撑,决策效率与科学性有待商榷。
另外,供应、研发、生产、市场、销售等各个业务板块各自为战,部门墙林立,跨部门协作难且效率低下。执行力差,重复性问题反复发生,管理者处于救火员角色。
三、管理人才匮乏
用人理念更偏重短期人力成本,团队整体素质偏低,内部提拔人员忠诚度高、业务能力强但管理思维偏弱。
公司层面缺乏人才培养意识,管理层储备不足,一方面员工抱怨,无职业发展规划,看不到未来;另一方面公司又感觉到无人可用。外聘职业经理人通常难以和老员工融合,加大了公司的内部混乱和管理难度。
再来,我们来聊聊如何解决以上问题的思路:
一、以数据来谈问题
建立统计报表体系,让组织过程数据化,让改善效果可视化。在数据面前,谈问题更具有公信力和客观性。
第一步,给经营层建立报表体系,公司核心经营层才能真正的了解到企业实际的经营状况。“用数据说话”是企业最易行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数据是一切管理活动开展的基础工程。
二、以计划来把控效率
建立经营计划总结会议体系,以经营计划倒逼组织流程体系的建立,通过对:问题—原因—改善—效果的反复核对,提升管理人员的水平。
经营计划总结会议体系,通过“集团目标、业务单元目标、部门目标、个人目标”的目标分解体系,将战略逐年、逐月分层分解到每一个人,并统筹配置资源,是有效的战略执行工具。通过工作复盘倒推组织制度流程体系的建立,以达到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素养。
这里介绍一个有效的工具:“5个为什么”(层层追问,关键原因、次要原因、深层次原因)的质询方式,盘点各业务板块负责人的思路,确保抓住主要问题并协助进行改进。
三、企业整体化信息工具
企业内外部数据的获取和业务流程执行效果的监控,是很多企业头疼的问题。
“大数据”很重要、但是要快速准确的获取到一手数据很难。业务流程规划的再好,在执行中大多都会走样,因为人就是最大的变量。
所以企业需要信息化系统作为工具,以技术手段来获取经营过程中的数据,并通过数据挖掘出企业需要信息,汇总到企业自己的“大数据库”。
同时,信息化系统也是固化流程的最好的工具,将流程节点固化,减少人为的因认知不同而造成的执行变化,达到流程标准化的作用。就像华为在执行引进IBM IPD流程系统的执行思维:先僵化—再优化—再固化。
有部分先知先觉的企业,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做了不少工作,但大多是基于某个或几个点的信息化打造:ERP、CRM、经销商管理、OA、订单系统等,先后建立,选用不同的供应商,使得各自的信息化流程和数据标准不统一,未能整体规划,数据大多不能融合。
某知名家具企业销售总监曾和笔者交流时抱怨:“每天上班,我要用4个APP和一个网页,来管理和汇报工作,很是麻烦,不但未能达到协助管理的目的,反而增加了额外的工作量,结果一个都没能很好的使用。”
“盈客无限”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
“盈客无限”是专门针对家居企业多经销商、多门店体系的业务形态,将市场和营销各业务板块流程和数据整体打通的营销管理平台。
“盈客无限”是将家居企业市场和销售体系的:经销商管理、门店管理、信息管理、订单管理、营销活动管理、装修管理、预算管理、培训管理、OA、电商、大数据收集及分析等,模块有机的整合在一个APP,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将企业、经销商、实体店及用户的利益和价值进行统一的解决方案,并运用互联网思维建立企业自己的“大数据”库。
通过O2O系统的使用和互联网思维的运营,达到提升企业和经销商整体能力的目的。
最后,我们来预计一下企业通过解决问题能达到什么变化
一、企业增长模式的改变
企业经过一段时间(通常为2-3年)的管理提升,基本能建立:打通市场和研发之间的通道,建立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产品研发体系。
产品研发速度和成本管控能力的竞争优势。依靠研发优势,快速确立产品标准,获取订单先发优势,带来的超额利润。
后期,批量生产阶段适当的进行降价,进一步打压竞争对手的盈利空间,提升增量换得利润,达到“开源”目标。
二、组织运作效率发福提高
原有的“人订人”模式,最终执行效果无从考究,通过更换为:“经营计划+绩效考核"的管理方法,让管理更加细致。
使用IT系统工具,能有效降低信息沟通延时,大幅度提高工作任务的落实、开展,同时降低了企业内部运营成本,起到“节流”目的。
三、管理人才开始涌现
原来基层管理岗位业务能力较强,管理水平普遍偏低,“总经理四处救火,总监干经理的活,经理干主管的活,主管当专员”是常态。
现在基层管理人员开始涌现出一批人才,并被纳入后备干部梯队建设中,中高级管理者复位,开始有时间和经理思考公司和部门的长远规划事宜。
企业管理理念,管理工具以及各种管理技能从无到有,从不重视到标准化严格执行的阶段性变化,达到企业瘦身,为企业后续的升级、转型的打下夯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