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里巴人——胃经

(2017-01-21 16:47:04)
分类: 经络

足阳明 胃经   7-9点。前接大肠经,后续脾经

     走向:从头到脚 起于头部之眼珠下鼻翼边的四白穴,先往上绕眼睛一圈,再往下经嘴边到下颌;沿下颌往上经耳朵边往上至头顶额上;再从下颌点往下经脖子到锁骨,再直下经乳头后 又拐入胸中心线旁开2-3寸位置,笔直下至阴部边缘上方,再转入大腿中线直下贯到脚腕,经脚背到二趾尖的厉兑穴。  (胃经经过乳房)

     胃经功能:胃主消化。胃为后天之本。

    小贴士 打通胃经。 每天用手指指肚 敲打面部— 拍拍脖子两侧— 胸前— 大腿正面外侧及小腿胫骨外侧 的整个胃经。 ---不仅有助消化,而且美容效果很好。

    胃经上的4个常用穴--- 梁丘、足三里、丰隆、下巨虚。对于急性胃痛或慢性胃痛的发作,马上点按梁丘穴有立时止痛的疗效;如果疼痛的位置偏于胃脘,要再多揉足三里。偏于小肠部位则多揉下巨虚。若属于慢性胃肠病的治疗,丰隆穴则效果最好。

 

http://image55.360doc.com/DownloadImg/2012/11/0917/28112602_1.jpg

1天枢穴。(在肚脐眼旁边二寸) 功能:治疗大肠功能不好,有治便秘与腹泻双向调节作用。----注:如果有肠胃病尤其是慢性结肠炎,这个穴会很痛,有便秘的也如此。

【取穴技巧】仰卧,肚脐旁开3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

http://www.xueweimima.com/d/file/wj/2016-02-16/3663727dea9e8b75738bd569d2acf656.jpg

      大肠经募穴。因本穴气血强盛,气血物质与大肠经特性相符,向外传输是输入大肠经所在的天部层次,为大肠经气血的主要来源之处,故为大肠经募穴。

 天枢穴位的作用功效

    【主治病症】便秘、腹泻、细菌性痢疾、腹痛、腹胀肠鸣、呕吐、虚损劳弱、伤寒、中暑呕吐、急性阑尾炎、月经不调、不孕等。
    【功效】调理脾胃、理气健脾、通经活络

    天枢穴主要是调理以大肠为主的肠道病,对于急性的、慢性的都有用。如果说肚子咕咕作响的那种,也是适合用灸法。
【保健原理】坚持按摩,可以调中和胃、理气健康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阑尾炎、肠麻痹、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
    【穴位配伍】天枢穴配足三里穴治腹胀肠鸣;天枢穴配气海穴治绕脐痛;天枢穴配上巨虚穴下巨虚穴治便秘、泄泻。
    急性阑尾炎配伍穴位:上巨虚穴阑尾穴、天枢穴
    疾病概述:急性阑尾炎是最常见的急腹症。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而右下腹阑尾区压痛,则是本病重要的一个体征。急性阑尾炎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按摩只起到辅助作用。
    按魔顺序与技法:首先推按巨虚穴20次,接着推按膝殡以下约5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的阑尾穴20次;最后按摩天枢穴3分钟。

http://www.xueweimima.com/d/file/wj/2015-07-02/e9674b53d38e3459acb730c03e3468df.jpg

腹泻配伍穴位:足三里、天枢穴

细菌性痢疾配伍穴位:上巨虚穴曲池穴、天枢穴

便秘配伍穴位:足三里大肠俞穴、天枢穴
    现代人由于各种各样原因,经常受到消化不良和排泄不畅的困扰,如便秘,或者吃了腐坏的食物引起腹泻,腹痛,等等,让人极其难受,不但对身体健康不利,情况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工作、学习。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按摩天枢穴,能够有效刺激并调整肠胃的蠕动,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治法原则】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穴位减肥的按摩手法:可以用掌根按揉中脘穴和天枢穴,也可以用掌根由上至下按揉中脘穴,有左至右按揉两个天枢穴;也可以以肚脐为中心,经常画圆,这种按摩叫做摩扶法,这也是最常用的按摩手法。
【特效按摩】仰卧,用食指和中指按揉天枢穴2分钟,可缓解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胃胀、腹泻、腹痛等症,效果明显。
【艾灸疗法】用艾条回旋灸灸治天枢穴10分钟,一天一次,可以治疗腹痛、腹胀等病症。
【按摩疗法】用拇指指腹按揉天枢穴1~3分钟,长期按摩,可以改善便秘、消化不良等症状。
【拔罐疗法】用气罐拔罐天枢穴,留罐10分钟,隔天一次,可以治疗腹泻、痢疾等病症
【刮痧疗法】用角刮法,让刮痧板的边缘向刮拭的方向倾斜,刮拭天枢穴,以出痧为度,隔天一次,可治疗肠鸣、腹泻等病症。

2.梁丘穴(在膝盖之上二寸位置,找敏感点) 它是胃经的郄穴,治急性症。功能:治急性胃痛和妇女急性乳腺炎。---如是急性胃痛,点中这个穴位后会很敏感,且止痛效果很快。

梁丘穴的准确位置图

http://www.xueweimima.com/d/file/wj/2016-01-30/79900bac74b06e6b6d4584ee48700dd8.jpg

   图解梁丘穴的位置

    【梁丘穴的位置】屈膝,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取穴方法】伸展膝盖用力时,筋肉凸出处的凹洼;从膝盖骨右端,约三个手指左右的上方也是该穴。

http://www.xueweimima.com/d/file/wj/2016-01-30/d92446b742a4f3a827b54e1c150fba6c.jpg

梁丘穴位的作用功效

    【主治病症】膝胫痹痛、膝肿痛、膝盖头痛、下肢不遂,鹤膝风、急性胃痛、胃痉挛、腹泻、乳痈、浮肿乳痛等乳疾。

【穴位配伍】梁丘穴配足三里穴中脘穴治胃痛。配犊鼻、阳陵泉、膝阳关主治膝关节痛。

http://www.xueweimima.com/d/file/wj/2016-01-30/e3ba8102be794d98ab74b5496a956c29.jpg

梁丘穴的另一种取穴方法:手心手掌包住髌骨,虎口向上,大拇指尖按下的位置就是梁丘穴。(大拇指的长度正好也是两寸)。一般的胃痛不用这个穴位,梁丘主要解决严重的急性胃痛。操作方法:用手指用力按压一两分钟。或用皮肤针敲打,争取在一两分钟内敲打出些血。

http://www.xueweimima.com/d/file/wj/2016-01-30/25b05d7161fa19dc3b9b2f649d69597c.jpg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治法原则】寒则点刺出血或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3.足三里(膝眼之下 三寸外加一横指处) 它是一个强壮穴,又称为‘长寿穴’。

功能:归纳足三里的作用主要为以下几点

1. 补中益气 足三里有补中益气的作用,病人中气不足者可取之。配合肺经的‘中府穴’。

2.  止痛作用。足三里的止痛作用非常强,主用于腹部疼痛,我体会,凡是腹部疼痛, 病因为气滞,血瘀,寒盛,食滞中阻,气虚,血虚,脾虚,胃虚等等引起的疼痛,皆可用之。

3.  止泄作用。足三里最显著的作用就是止泻,对于脾胃虚弱型腹泻,虚寒性腹泻,食积性腹泻等等,皆有良效。

4.  健脾和胃的作用。各种胃病属于脾胃虚弱型,或脾胃虚寒型,皆可针之,有良效也,惟胃阴虚型不太适合。

5.  增加食欲的作用。足三里有增食欲的作用,能明显增加人的饭量,尤适于小儿食欲不佳者。

6.  祛风湿。足三里为 胃经合穴,阳明胃经能利湿。治疗各种风湿证,可作为配穴。健脾强胃,以利湿气,所谓治病求本也。

7.  痿痹之证。内经有治痿独取阳明之说,阳明胃经多气多血,阳明经旺又善能滋生气血,气血健旺,经络充盈,其痿自起。足三里所入为合,内合于脾胃脏腑,外联络于经脉,诚治痿之要穴也。

     足三里穴是除“涌泉穴”外,人体上的又一“长寿”穴位,为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是胃经气血流经此处形成的较大气血场,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用。

正坐屈膝,于外膝眼(犊鼻)直下3寸,距离胫骨前脊一横指处取穴;或正坐屈膝,用手从膝盖正中往下摸取胫骨粗隆。在胫骨粗隆外下缘直下1寸处即是此穴。

http://www.xueweimima.com/d/file/txx/2016-09-10/420559469fa3f3b43df9ad5052523451.jpg

  

掐、按足三里,防病健身

用足三里穴防病健身的方法很多,下面推荐3种最简单易行的方法。

坐位微屈膝,腰微前倾,用拇指指腹点揉一侧足三里。点揉时的力度要均匀、柔和、渗透,不能与表肤表面形成摩擦,两侧足三里穴同时或交替进行点揉。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2~3分钟。以拇指或者中指在足三里穴上每分钟按压15~20次,每天按压5~10分钟,以有酸胀、发热感为宜;每周掐按双侧足三里穴共15~20分钟。任选其一,只需坚持2~3个月,就可明显改善肠胃功能。

小贴士A、足三里还是胃肠的消气穴,它消的是肠胃之气,如消化不良产生的浊气。而肝经上的太冲穴也是消气穴,但它消的是肝胆之气,肝火过旺了可按此穴。

B、揉胃经先左腿,揉胆经肝经则先右边开始。

4上巨墟穴。(足三里往下三横指处) 功能:治大肠疾病。

 【上巨虚穴的位置】位于人体小腿前外侧,在犊鼻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当足三里与下巨虚连线的中点处取穴。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在胫骨前肌中;有胫前动、静脉;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深层当腓深神经。

http://www.jingluoxuewei.com/d/file/tunbutuibu/2016-01-30/6a35a9d5011a93724422e2a46d1114f7.jpg

大肠合穴。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之气,其性及所处层次与大肠经气血相同,故为大肠经合穴。
【主治病症】肠鸣泄泻、阑尾炎、胃肠炎、腹痛胀满、痢疾、细菌性痢疾、便秘、膝胫酸痛、膝关节肿痛、下肢痿痹、脚气等。
    【作用功效】上巨虚穴,调和肠胃,通经活络。

    【古代记述】胃热、腹痛,泄泻痢疾,下肢痹症,足痿,乳痈,癫痫,小腹痛,腰背控睾而痛,寒热身痛,暴惊狂言,气逆,转筋,胫重,足跗不收,跟痛。

【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单纯性阑尾炎等。

    【穴位配伍】上巨虚穴配阳陵泉穴足三里穴治膝痛。配天枢、曲池治疗细菌性痢疾;配支沟、大肠俞主治便秘。泄痢脓血:下廉、幽门、太白。胸胁满引腹:下廉、丘墟、侠溪、肾俞。

http://www.jingluoxuewei.com/d/file/tunbutuibu/2016-01-30/6c858561ae1048ebf63cf37518436d96.jpg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治法原则】寒则点刺出血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针刺方法】上巨虚穴,直刺1-1.5寸,局部酸胀。

    【相关记载】1.直刺0.5~1.2寸,局部酸胀;2.针尖略向上斜刺,针感沿胃经循膝股走至腹部。少数可上行至上腹部及胸部;3.略向下斜刺,其针感沿足阳明经走至足跗、足趾部;4.理气止痛可用龙虎交战;5.消肿利水可用子午捣臼法。

5.下巨墟穴。(上巨墟再下三横指处) 功能:治小肠疾病,小腹痛。 ---如肚痛是靠近肚脐眼附近的(不在胃脘附近),这就是小肠问题了,或慢性肠胃炎。揉此穴效果最好。

下巨虚穴位位置图

http://xueweitu.iiyun.com/d/file/tunbutuibu/2016-01-29/ef4549a4128249c188473087794c7400.jpg

位于人体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即:上巨虚穴下3寸。

http://www.jingluoxuewei.com/d/file/tunbutuibu/2016-01-29/2a2383cfbad0552640dc86dfba7669ce.jpg

    【取穴方法】正坐屈膝位,在犊鼻下9寸,条口穴下约1横指,距胫骨前嵴约1横指处。当犊鼻与解溪穴的连线上取穴。

小肠合穴。本穴物质为天之上部的水湿云气,其性及所处层次与小肠经气血相同,故为小肠经合穴。
   【现代报道摘录】
    (1)急性乳腺炎:据报道,取下巨虚、行间,疼痛同侧、双侧均可,针刺得气,强刺激2-3分钟,行泻法,留针20-30分钟,每日一次。
    (2)急性泌尿系疾病所致腹痛:取下巨虚,针刺时先令患者深吸气,同时采用强刺激手法,得气后令患者长呼气,如疼痛没有减轻,可做第二次,一般留针30分钟,行针1-2次。

6.丰隆穴(外髁尖上八寸,旁开一指处。一定要在胃经上找,离穴不离经,旁边是肝经) 功能:去除高血脂,是一个化痰穴 ---体内痰湿重的人,要常按此穴。 如有人说喉咙哑了,象有东西糊住了,这就是痰结。可按丰隆穴一分钟可化痰。

   取穴方法: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这个位置就是丰隆穴。每天按压1到3分钟。穴位一般比周围要敏感,按摩丰隆穴时会有轻微疼痛感。

http://www.jingluoxuewei.com/d/file/tunbutuibu/2015-06-27/9e7bb4f2a7342a3970c09e0efe678ff0.jpg

http://www.jingluoxuewei.com/d/file/tunbutuibu/2016-02-16/9ec8f7c31ae536d4ba70225ed3857fd4.jpg

按摩丰隆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主治病症:①头痛、眩晕。②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③癫狂。④下肢痿痹。

    丰隆穴属于胃经,是胃经的络穴,又联络脾经。丰隆穴能调治脾和胃两大脏腑,有很好的除湿祛痰的效果。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耳源性眩晕、高血压、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支气管炎、腓肠肌痉挛、肥胖症等。配阴陵泉商丘足三里治疗痰湿诸症;配肺俞、尺泽治疗咳嗽痰多。
    穴位配伍:丰隆穴配风池穴治眩晕;配膻中穴、肺俞穴治痰多咳嗽。配冲阳,有豁痰宁神的作用,主治狂妄行走,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配肺俞、尺泽,有祛痰镇咳的作用,主治咳嗽,哮喘。 配照海、陶道,有涤痰醒神的作用,主治癫痫。
 化痰的第一要穴:丰隆穴
    丰隆穴属于胃经,但跟脾关系最为密切,脾胃两者是相表里的,如果脾虚不能运化身体中的水湿、痰湿,它要经过曲线救国,在最好的朋友那里找一个胃经联络脾经的一个穴位(丰隆穴)。一种情况痰多,总咳不完,用丰隆穴可以尽早地把这些痰排出来,还有一种情况:感觉有痰,在喉咙里老是巴着咳不出来,用到丰隆穴以后可以让痰变稀,稀释以后再咳就非常容易了。痰咳出来以后就会感觉呼吸道非常通畅,炎症也好的快一些。痰本身是带菌的,痰咳出去以后,对我们呼吸道的畅通,对炎症的消除都有很大的帮助。详情点击:治疗咳嗽的穴位止咳化痰效果好》》

    所以丰隆穴也称化痰穴,是专门化痰的。中医这个“痰”有很多的说道,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痰,一般是指呼吸系统的分泌物,我们平时吐的痰就是这个,故狭义的痰又称外痰。广义的痰指内痰,内痰的形成主要是我们体内的体液在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失去了正常的运行功能,逐步停蓄凝结成为一种黏稠状的、有害的液体。这种液体是不咯出来的,而留伏在体内产生病变。“痰随气行,无处不到”,因而会使人体生病。


http://www.jingluoxuewei.com/d/file/tunbutuibu/2016-02-16/aadab8477aa5163008d109a4543a62c8.jpg

 

高脂血症多为过食高胆固醇、高醣食物或机体本身内在脂代谢失调所致。中国医学认为,本病属于湿痰、肥胖等范畴,多因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浊瘀滞脉络所致。故高脂血症与痰浊关系密切。朱曾柏氏认为,在中医古典医籍中,很早就有了记载,血中脂类物质过高,无疑可以视为痰浊;或称之为脂混血中,所以按痰为主治疗。并立化痰祛脂、升清降浊为其治疗大法。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之络穴,有疏通脾、胃表里二经的气血阻滞,促进水液代谢的作用,降痰浊、化瘀血,泄热通腑,故可治疗由于痰浊瘀阻经络而致的高脂血症。临床观察,随着血脂日趋正常,形体肥胖、善忘语迟、思维迟钝、痴呆嗜睡、头胀眩晕等症状也随之好转或消除。

    操作方法:基本是自己可以操作,首先用大拇指对准穴位旋揉按压一百次、两百次都可以,因为它不存在风寒风热,如果说是白痰也可以用灸的方法,热痰用皮肤针扣刺,还有有力度的捶打。

 搓揉丰隆穴,消除胃胀症
        搓揉方法:用大拇指采用点按式按丰隆穴三分钟,然后沿顺时针揉丰隆穴十分钟,后用大拇指沿丰隆穴向下单方向搓(即只能是由丰隆穴向上,而不能是由丰隆穴向下然后由下到上这样的来回搓)十分钟即可。
       小结主治疾患——

       胃肠道:小儿腹泻,胃下垂,胃痛,胃胀

       头面部:眼痛,牙痛,面神经麻痹

       其它: 白细胞减少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