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古诗二首》
(2019-03-10 21:30:53)
标签:
古诗学习贺知章高鼎不孤有邻 |
分类: 教学设计 |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一首是清代诗人高鼎的七言绝句《村居》;一首是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咏柳》,写的是初春二月的柳树。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和赞美春天的景色。
二、初读古诗,自主识字
⒈自由读诗。
⒉自主识字。
⒊指导写字。
三、朗读感悟《村居》
⒈板书题目,并解题
[村居] 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⒉简介作者:(见附录)
⒊理解诗句之意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拂堤杨柳:杨柳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诗句之意:早春二月,小草嫩芽从土里钻出,自由地生长,黄莺在天上纵情飞舞,欢快地鸣叫。杨柳长出了嫩叶,柔软而细长的柳条在春风中摇摆,轻轻地拂扫着堤岸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散学:放学。东风:春风。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诗句之意:傍晚,乡间的小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地回来了,他们正趁着和煦的春风放风筝呢!
⒋再读诗句,品悟诗意
⑴指名读全诗。(《村居》较为明快,朗读时可适当将情绪外露,读得轻快、流畅,体现环境的优美和儿童生活的快乐。可在每句诗的第四个字后稍作停顿。注意读好韵脚“天、烟、鸢”。)
⑵合作学习,汇报交流
①读古诗,看插图,想想这首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用“——“划出来。
②交流第一、二句:通过“长、拂堤、醉、春烟”的理解,感悟草、莺、杨柳的形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能来说一说。
师:“草长莺飞”四个字富有动感,涌动着春的脉搏;“拂、醉”二字,用拟人的写法,写活了杨柳的娇姿、柔态和神韵。
指导朗读。用轻缓的语气读,感受春天的美景。
③交流第三、四句:同桌两个互相说一说,你见过的风筝有哪些?风筝是怎样放的?(唤起放风筝的记忆,体味其中的乐趣。)
指导朗读,读出放风筝的快乐之情。
师:后两句是写春天所见之人。诗句由物及人,将明媚醉人的春景与生动活泼的孩童相互渲染,相互映衬,生机勃勃又充满希望的春天尽在眼前。
⑶学生自由读、指导读,思考:我从中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村居》这首诗通过描写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描述了儿童放学归来放风筝的活泼可爱的景象,表达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⒌师:高鼎的《村居》,前两句写景,再现了江南二月明媚的春景图;后两句写人,刻画了儿童放学归来放风筝的“乐春图”,景人合一,相映成趣。轻快明丽的景,兴致勃勃的人,饶富乐趣的事,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四、诵读背诵
咏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五、布置作业
朗读古诗,并背诵《村居》。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⒈背诵《村居》。
⒉《村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感悟《咏柳》
⒈板书题目,并解题
[咏柳]咏:(是用诗词的形式描写某种事物。)歌颂、赞美。题意是歌颂赞美柳树。
⒉简介作者:(见附录)
⒊理解诗句之意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碧玉:绿色的玉。这里把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妆:打扮。一树:满树。一: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整个的意思。万条:泛指柳树枝条多。绦:用丝编成的带子。诗句之意: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纤细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细叶:柳树新萌发滋生的又细又嫩的叶子。裁:裁剪。似:好像。诗句之意: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原来是二月春风,它犹如一把剪刀裁出绿色的丝带。
⒋再读诗句,品悟诗意
⑴第一句重点写柳树的什么特点?(整体色彩美:绿)什么句?(比喻)
⑵第二句重点写柳枝的什么特点?(形态美:柔软而细长)从几个方面写的?(数量、长势、颜色、形状)什么句?(比喻)
师:在这里诗人用“碧玉”形容柳树,一是与它们的颜色有关,二是古代“碧玉”还代指少女,如成语“小家碧玉”。“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而然地把柳树与俏皮可爱的少女联系起来了,故而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摆的柳枝就是她身上绿色的丝织裙带
⑶第三句重点写柳叶的什么特点?(细) 为什么用“不知”二字呢?
师:第三句在结构上是一个转折,在诗人的构思上是一个想象的飞跃。诗人用一个“裁”字,既合理又大胆想象有一位神奇的裁剪师“巧夺天工”,把细蜜的柳叶剪得这样均匀。在表达形式上作者用了设问句,引人遐想。这仍是一个比喻句。
⑷这细叶是谁裁出的?什么句?(比喻)
⒌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⑴师:《咏柳》这首诗的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这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展开想象,可以想象到春风剪开柳叶的动态景象,也就是在春风中柳叶翻飞飘动的情景。)
三、四句一问一答,问得新奇,答得有理,加上比喻、拟人的手法,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是全诗的妙处所在。尤其是最后一句,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它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抒发了诗人对春天赞美的喜悦心情。
⑵诗人是怎样观察柳树的呢?(远→近,整体→局部)诗人采用什么手法写的?(比喻、拟人,但不落俗套,用得新奇、贴切。)
⑶中心:《咏柳》这首诗通过对柳树的迷人姿态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的赞美之情。
三、诵读背诵
咏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四、布置作业
⒈朗读古诗,并背诵《咏柳》。
⒉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文的意思。
五、板书设计
⒈古诗两首
写人
附:参考资料
⒈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人。少年就以文词而出名。公元695年擢进士,做过工部侍郎等官。晚年与李白交友,酒后作诗文,神采飞扬。他工书法,尤善章草隶书。《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共存诗20首。写景的诗,较为清新通俗,除本课《咏柳》外,还有《采莲诗》《回乡偶书》广为传诵。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