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9雾在哪里》
(2018-12-17 16:09:33)
标签:
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不孤有邻 |
分类: 教学设计 |
第一课时
一、生活导入,图片揭题
⒈回顾谚语:我们积累过识天气的谚语,能谈谈知道雾的哪些知识?(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⒉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见过的雾是什么样的?(大雾弥漫;远处的景物模糊看不清;只能大约看到建筑物的轮廓;空气很潮湿等。)
⒊展示云遮雾绕山的山川、云雾弥漫的树林等图片。
⒋板书课题,齐读,质疑。
二、检查预习,理解内容
⒈检查预习情况。请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认真听。提问:你觉得这是怎样的雾?
⒉全班交流后,出示词语卡“淘气、顽皮”。
⑴学习生字“淘、顽”,指名读词语,说说自己的发现,知道这两个词语是一组近义词。
⑵拓展:淘气的(
⒊理解内容。
⑴引导学生快速地读课文,找出雾说的话,用波浪线把句子画出来。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句子并板书词语:大海、天空、海岸、自己。
⑵学习生字“岸”。出示词语卡“海岸”,读准“岸”。出示海岸图片,让学生在图中找到海岸的位置。拓展积累:河边可以说“河岸”,湖边可以叫“湖岸”,河的两边就叫“两岸”。
⑶学习生字“暗”。指名读。观察日字旁,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字和太阳有关,没有太阳就是暗,有了太阳就是明。知道“暗”和“明”是一组反义词。
⑷指导学生读出雾淘气、顽皮的说话语气。指名读、齐读后教师引读:这片雾可真淘气,一会儿说……一会儿说……一会儿又说……
三、学习课文,体会雾的淘气
⒈引导学生读读课文的第三至六自然段,想想雾把这么多东西都藏起来了,被藏起来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呢?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⒉学生交流后出示句子:
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
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⑴学习生字“街”。指名读词语卡“街道”。借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过的街道名称,帮助识记。
⑵学习生字“梁”。指名读词语卡“桥梁”,借助字源追溯学习。
⑶比较第一、二两句话,引导学生发现其中共同的地方。
⑷指名读读第三个句子,在讨论交流中引导学生理解“甚至”的意思,因为前面的房屋、街道、树木这些都很大,相对而言行人、小黑猫就比较小,“甚至”这个词说明雾不仅能藏大的,就连小的也能藏。指名读,齐读。
⑸引读:雾能把——(生)一切都藏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⒊出示课文第三、四、六自然段。
⑴男女生和老师合作读每个自然段。
⑵指名学生说说这3个自然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第一句是雾说的话,第二句是他把什么东西藏起来了,第三句是发生的变化。课文的第二、五自然段就是讲雾来到了什么地方。
⒋小组合作说一说。
⑴发挥想象,指名说说雾还会把什么藏起来。出示句式:
雾来到_________。“我要把__________。”于是,他__________。__________,都看不见了。
⑵四人小组合作,一起完成。
出示要求:想一想,雾还会把什么藏起来?
⑶全班交流。
⒌小结设疑:雾最后把自己藏起来后,又会有哪些变化呢?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指导写字
⒈出示“岸、屋”。
⑴观察字形,体会字形上短下长的共同点,教师范写“屋”,提示“尸”的撇要拉长。
⑵学生练习。
⒉出示“论、切”。
⑴观察字形,体会字形左窄右宽的共同点,教师范写“论”。
⑵学生练习。
五、作业布置
⒈朗读课文,背会喜欢的内容。
⒉练习书写“岸、屋、论、切”等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⒈出示生字词语,学生开火车认读。
⒉运用所学词语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从前有一片雾,他是个又(
“现在我要把(
二、学习第七、八自然段,感悟雾的淘气、顽皮
⒈认识“躲”,体会雾的淘气、顽皮。
⑴教师提问:你们知道雾都去了哪些地方啊?板书:海上、岸边、城市的上空。出示句子:
雾飞到海上。
雾来到岸边。
他躲在城市的上空……
⑵出示生字卡“躲”,指名读。说说近义词,指出“躲藏”是一对近义词组成的词语。
⑶提问:雾还会躲起来,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啊?(预设:淘气、顽皮……)
⑷指导学生读句子:他躲在城市的上空。
⒉读好设问句。
⑴用横线画出第七自然段中的问句: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
⑵在第八自然段中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⑶同桌试读,师生配合读。
⑷分角色读第七、八自然段,体会雾的淘气、顽皮。
⒈自由读第九自然段,想一想:雾消失后的景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⒉出示句子:不久,大海连同船只和远方,天空连同太阳,海岸连同城市,街道连同房屋和桥梁,都露出来了。
⑴指导学生恰当停顿,读好长句。
⑵圈出这句话中多次重复的词语“连同”,知道“连同”的意思就是“和”。
过渡:雾消失后还有什么变化呢?
⒊出示句子:路上走着行人。小黑猫也出现了,它摇着黑尾巴,悠闲地散步。
⑴理解“悠闲”。
提问:你知道“悠闲地散步”是怎样散步吗?预设学生回答:自由自在地散步、无忧无虑地散步。
指导学生读一读,演一演。教师指出:“悠闲地散步”这是人的行为,而作者把小黑猫当作人来写,真有意思。
⑵学生模仿例句想象说话:雾消失后还会有什么变化呢?
路上走着行人,小黄狗也出现了,它______________。
路上走着行人,______________也出现了,它______________。
四、理解雾的消失
⒈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雾呢?不知道消失到哪里去了。
⒉提问:雾消失到哪里去了呢?
⒊学生讨论。
五、写字指导
⒈出示“于、久”。
⑴观察生字,请学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哪些地方,教师提醒独体字一般写在田字格的正中间。
⑵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要点。
⑶学生练习书写,描一个,写一个。
⒉出示“散、步”。
⑴请学生观察两个字的结构有什么不同,说说书写这两个字时需要注意什么。
⑵教师范写,提醒书写要点。
⑶学生练习书写,描一个,写一个。
六、布置作业
⒈练习书写“于、久、散、步”等字。
⒉搜集与雾有关的资料。
七、板书设计
19雾在哪里
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