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祝徐缉熙老师80寿

(2013-09-30 16:55:50)
标签:

徐缉熙

上海师大

中文系

文学院

78级4班

    2013年9月15日,天气晴朗,它一扫前几天的湿热,显得秋高气爽。当天中午,原上海师范学院1978级4班部分同学假座淮海中路1762号致真会馆包房,为曾经教他们“文艺理论”的徐缉熙教授举办80寿宴。

这次寿宴,数月前班级同学在聚会时由学友陆海峰倡议,得到同学们的呼应。以后,陆同学紧锣密鼓,开始张罗此次寿宴。

    当日,陆同学将徐老师及夫人曹老师由青浦府邸接至致真会馆,11时以后,同学们先后抵达会馆。出席寿宴的同学有原班长王简慧、闵行区地方志办公室王孝俭、上海大学张国宏、华东师大陈遗洁、上海师大刘民钢、姚申、上海外国语大学武心波、国安局罗晓良、上海音乐学院附中连建、同济大学附中朱勤楚、文汇报社吴跃龙、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李北宏等。

    宴前,同学们向徐老师献上礼物,徐老师则将自己的新著《红学手记》签名本赠与各位同学。12时,大家入席就餐。王简慧、王孝俭两位学长作即席发言。王简慧代表大家祝徐老师“寿比南山”。王简慧回忆当年徐老师教学时,说起徐老师声音与其他先生不一样,有一种磁性。大学的许多老师像高山、大海,徐老师的风格是涓涓细流,一点一滴滋润着同学们的心,显得“润物细无声”。徐老师外秀内刚,很坚强,虽然说起话来糯笃笃,但是比谁都有力道,的确是“中国好声音”。王孝俭说,当时入学时“拨乱反正”,“文艺理论”是一门崭新的学科,徐老师是一位开拓者。大学阶段,上过许多老师的课,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在实践过程中感受到徐老师课的好处,徐老师教了我们做学问的方法,这非常重要。现在的中学老师一般不具备这样的本领,即便是一些高校教师也欠缺。

    如果说王简慧是从徐老师的做人谈了感受,王孝俭则从徐老师的教学谈了心得。两人从不同角度确实是说出同学心声。何谓教书育人,徐缉熙老师的言传身教即是一个标杆。

    徐先生对大家的发言做了回应,他说:现在都说人情淡薄,我在你们身上体会到浓浓情义,我非常感动,这是我快乐的一天。活了80岁,坎坎坷坷,曲曲折折,今天感受到温暖人情,非常开心,也不枉此生了。

    对于徐老师同学们对他的评价度比较高,普遍认为他学养高、人品好。在座的罗晓良为复旦大学博士生学历、学位,曾在朱维铮门下就读。罗晓良谈起,他曾在朱先生面前说起自己曾是徐老师的学生,朱先生脱口而出:“徐先生的学问比我好”。罗晓良说:“朱先生说出这样的话很不容易。朱先生以脾气火爆出名,自视甚高。一次有人请他上午出席一个会议,11点左右,他发话了,说:“以后这样的会不要叫我了,让我多睡点时间,听到现在也没听出个名堂来。”徐老师的功力朱先生是了解的,因为他们都曾在市写作组同事过。他对徐老师的评价应该是客观的,准确的。

    徐老师在学术领域涉猎面比较广,除了在文革结束后率先开设了“文艺理论”(文学概论)课以外,以后又在“美学”“红学“领域开展研究,并都有成果;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旅游产业兴起,徐老师的研究的眼光又触及到这一块,出版了《旅游美学》。徐老师在教学领域的成果也很突出,1985年获学校教学优秀奖;,他编写的教材《文学基本原理》1987年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

    徐老师在高等教育的舞台上辛勤耕耘数十载,可谓桃李天下,著述颇丰,确实也如他所言——不枉此生。作为徐老师的门生,我们为他高兴,也为曾经有过这么一位优秀教师而自豪。徐老师的道德文章确实是一笔财富,值得我们去咀嚼、回味,继承、发扬。

 

http://s16/mw690/56f5f6degx6D3WhFCQn0f&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百年胶州路
后一篇:教育新闻述评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