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便门小公园出来,我去了宣武艺园,然后向西,来到天宁寺桥。桥边有一片绿地,小巧,幽静,是西城青年林,为纪念青年团成立90周年而建。旁边就是中国移动创新大楼。天宁寺桥匝道下的荫凉处堆满了快递包,那里俨然成了快递集散地。
沿着滨河绿地向南走,道路两边很安静,很快,在路边鲜花簇拥间我看到一个很长的公园名字——北京营城建都滨水绿道。旁边的介绍说,绿道北起木樨地,南至永定门桥,全长9.3公里,是北京整体水系的一部分。周边有众多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一条寻根北京历史文化,重现碧水绕城,轻舟帆动,展现西城新面貌的绿色生态滨水景观带。
桥下是西护城河,青青的河水,映着蓝天。我从桥上走到河的西边,也是修整得很好的绿地。先看见的是半球形的北京城区及周边地形的雕塑,再向南则是蓟城纪念柱,这是北京建城之始的纪念性标志物,是1995年为纪念北京建城3040年,由西城区政府设立的。
纪念柱位于广安门以北护城河西岸的滨河公园内(辽、金时期宫城的中轴线上),占地面积200平方米,整体为花岗石建造,高8.5米,底座为方形台基,高1.5米。柱身呈圆角长方形,造型借用北京现存最古老的汉代墓表式样,古朴凝重,以象征北京和宣武地区历史久远。纪念柱正面上方镌有柱铭:“北京城区
肇始斯地 其时惟周
其名曰蓟”。柱前立有石碑,正面是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所撰《北京建城记》;背面是《宣武区人民政府建碑记》。
向南走,很快就看到金宫殿故址纪念阙,其正面朝南,“金宫殿故址”五个金黄色大字镌刻其上,在其东面是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撰写的《北京建都记》碑文,西边是宣武区政府特别设立的建阙说明,在纪念阙正前方的花岗岩地面上,雕刻着金中都大安殿遗址的布局图。至今,北京建都已经860多年了。
1990年,修建二环路时,白纸坊桥北靠东出土了“铜辟邪”——一种若狮若虎有双翼头上生角的坐兽。铜辟邪是金代独有,是皇宫殿前平台上所设的幄帐顶上的饰物(现在纪念阙侧旁的五尊青铜瑞兽当为此)。由此推断,这里即为完颜亮的皇宫大殿。再向南,在鸭子桥的东南角有一尊刻石,上面刻写着《应天门故址》,应天门为金中都宫城正门。
看来,我对北京太不了解了,今天可是涨了不少知识啊!还是写诗记录之——
《营城建都》
其一,蓟城纪念柱
营城建业滨河道,千载古都自始造。
其实惟周名蓟燕,北南九里可资考。
其二,金宫殿故址
金代宫城纪念阙,瑞狮顶礼云纹绕。
应天门失尚遗尘,寻古发幽思绪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