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乐嘉庆:“防守反击”的基金投资策略

(2010-09-25 10:55:42)
标签:

防守反击

私募基金

公募基金

场内基金

杠杆

股票

策略:防守反击

市场常会出乎多数人的预料,去年底时多数投资者认为今年行情可能“前高后低”,但上半年A股市场持续震荡下跌,沪深300指数半年下跌了28.32%,仅次于08年上半年47.70%的跌幅。

在这个A股历史上第二大的半年跌幅中,偏股型的公、私募基金多数出现了较大的亏损。已过建仓期的169只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净值平均下跌了18.47%,148只标准开放式混合型基金净值平均下跌了15.44%。在全部开放式偏股型基金中,跌幅在10%以上的有285只,占比达90%。相比之下,私募基金在上半年整体表现好于公募,其上半年平均收益率为-8.77%。

回头来看,上半年对偏股型基金整体应该是减持的,即策略上应该是注重“防守”,甚至应是很低仓位的全面防守。A股在7月份出现了较大的反弹,市场情绪也开始有所乐观,那么下半年的策略该如何呢?我认为可以定调为防守反击。下半年A股的表现应好于上半年,市场机会也会更多些,但这些机会不是均衡的。在整个经济转型、落后产能淘汰的过程中,传统的大盘蓝筹股只有交易性机会而没有全面性的机会,不会成为市场的领涨板块。同时,A 股在做空机制出现和实现全流通的背景下,估值中枢逐渐下移已是大势所趋。但代表新经济的结构性行情将继续演进,基金也将是这场新经济盛宴的重要分享者。

因此,下半年“防守”还是基础,但对于市场机会则应积极关注,果断出击,对偏股型基金可保持适度的积极投资。

私募基金:掘金中小盘

 在“防守”方面,上半年私募基金http://simu.howbuy.com/略显优势。上半年有两成私募基金获得正收益,而公募基金中仅有一只偏股型基金获得正收益。现在绝大多数私募基金都宣称追求绝对收益,但如果严格按做绝对收益的标准去衡量,我认为上半年大多数的私募是不及格的。我们对335只运行满6个月的私募基金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私募上半年在业绩分布上,重心偏向负收益率区域,收益率跨度为-32%~18%。有67只基金获得正收益,占统计总数的20%。在获得正收益的私募中,约七成的产品在0%~2%之间,小心翼翼地维持在盈亏平衡点附近。在收益为负的私募中,有半数位于-15%~0%,尚属于一般权益类投资者可承受的亏损范围之内,但另有44只基金上半年净值下跌超过20%,这显然和绝对收益的要求相去甚远。

下半年,“防守反击”是总体策略前提,在具体基金的选择上激进的投资者可多关注成长型的中小私募基金公司。私募基金近年来发展迅猛,不少公司已成为资产管理规模达几十亿元的大公司。那些“白马”型的私募公司由于规模已较大,在运作上可能会出现策略性的保守,同时较大资金运作对市场机会捕捉的灵敏度也会下降。规模较小、名气不大的私募公司中,有一些已具备了良好的潜质并取得了不俗的业绩。这些公司的治理结构相对清晰,有适合自身特点的投资理论和方法,积极进取。我认为无论是在心态上还是在市场机会的把握上,中小盘私募公司更能组织起有效的“防守反击”。

当然,毋庸讳言,中小私募公司分化较大,良莠不齐,投资在选择上要承担一定风险。通过对成长型私募公司的研究,我们发掘了一批黑马私募,如鼎锋、铭远、聚义、龙腾、翼虎、龙赢富泽等。

公募:关注灵活风格

上半年开放式基金全面亏损,其中仓位激进、策略单一的基金损失犹大。年初以来,我一直强调关注策略灵活的基金,在下半年依然看好此类基金。既然下半年的市场机会不是全面性的,那么要想在震荡市中反击得手,策略灵活是关键,策略灵活是对市场的一种敬畏。

策略灵活并非盲动,正确的灵活性通常基于扎实的研究之上。因此从可操作的角度而言,下半年在开放式偏股基金的选择上,可看重以下两点:首先应看重公司治理处于上升期的公司。今年以来,基金公司股东和管理层变动频仍,数据显示,仅6月份就有20位基金高管变动。与高管变动相应的是投研人员的变动,截止7月底,今年以来有222次基金经理变动,而2008年和2009年全年分别为132次、237次。处于上升期的公司主要是一些中小型的基金公司,这些公司在前几年人员调整后,处于相对的稳定期,投研人员整体的合力正在形成,决策效率高,较易根据市场的变化形成灵活的策略。其次应看重投资相对积极的基金经理,这基于我对下半年市场机会的判断。我认为积极的投资也包含了对市场的应变。面对A股市场的特性,在投资中应兼顾市场趋势的影响,教条化的价值投资常会使基金出现较大的下行风险。

根据上述思路,我认为下半年有不少基金值得关注,如信诚盛世蓝筹、东吴进取策略、嘉实服务、银河行业优选等。

场内基金:反击的利器

场内基金是指在交易所可以像股票那样交易的基金,主要包括ETF基金、LOF基金及封闭式基金等。其中,创新类基金日渐引起投资者的关注,这些基金通常将基金基础份额分成高风险和低风险两部分,高风险部分也俗称为带“杠杆”的基金,可放大收益或风险。

高杠杆的基金可以作为反击中的利器,把阶段性行情的收益最大化。但鉴于其较高的风险特征,此类基金可能只适合于对市场趋势有判断能力的投资者。随着创新基金的发展,目前高杠杆基金种类越来越多。这些基金大致可分两类:一是以主动管理为基础的分级杠杆基金,如长盛同庆B、兴业合润分级B、瑞福进取等;二是以被动管理为基础的分级基金,如瑞和远见、银华锐进、国联安双禧100B等。杠杆基金放大了收益,同时也放大了风险,在市场上涨时,涨幅明显强于市场,而在下跌时,风险也大于市场。如果是用于抢反弹,投资者可尽量考虑被动型的产品。传统的封闭式基金虽属小类,但在股指期货推出后,其市场关注度有所提升。下半年在封闭式基金的选择上,可大致把握两个重点:第一个是业绩性的重点,即关注业绩拐点型的基金;第二个是事件性重点,主要关注基金的分红。每年封闭式基金分红都是该类基金的大事件,封闭基金分红相当于部分封转开,分红后的填权效应增加了封闭基金的二级市场收益。分红行情近年来有提前上演的趋势,因此可关注那些高净值、高增长率,有较强分红能力的基金。

(本文刊于《福布斯》2010.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