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类:礼仪培训师课外阅读)

l
若要精进修行,生活则越平凡越平淡越好。
l
修行的“一字诀”就是一个“舍”字。当你能够舍得越多时,表示你的修行工夫越高。
l
修行首要的任务是发菩提心,所谓菩提心是指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所谓佛道者,佛所说的一切教法皆是。
l
修行的初步功夫,除了善护念身、口、意三业外,接下来是要学会放下的功夫。不只世间法上的一切要放得下,连出世间法上的一切也要放得下。但你放得下越多,离道也就越近。
l
学佛修禅并不是用来向人炫耀的,更不可拿它来做为欺世盗名的工具。不要老是逢人就说你到某寺庙或某慈善团体捐了多少钱,或者说你一天打坐几个小时,或者说你吃全素已经多少年了。其实这些大头病还是先改一改比较好。要有一个基本的理念:学佛、修禅是要改造自己的内心,而不是用来向别人炫耀。
l
做评断自己过失的裁判,不要做评断他人过失的裁判。只有佛陀才能彻底了知他人内心深处的动机。我们应该时时检视自己,看看你是否真切地遵循佛法来过生活。受情感所驱使的虔诚心,表面的恭敬,肤浅的慈悲,以及装模作样的出离,不是真正佛弟子的特质。过着完全违背佛法的生活,又维持着没有任何过失的表象,是相当可能的。
l
如果培养修道的道气或道心呢?首先应具足修道上得正知正见,再来则是要严持戒律,而且还要安于贫乏及耐得住孤寂。三者若却其一,则在修道上很容易退失道心。尤其安贫与耐寂的功夫,就现今之修道者而言,要真正做到,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l
你要培养不动心的功夫吗?其实方法很简单,只要想象自己是一尊泥塑或木雕的圣像坐在堂中,终日无人你也是如此;香花供养万头攒动你也是如此;有人赞叹你,你也是如此;有人毁谤你,你也是如此。接下来就是要时时刻刻体究自己的本来面目在何处?只要肯如是下功夫,自然有大彻大悟之时节。
l
当你面对种种的失败、挫折、打击时,你应该把它当做是对你的一番考验,千万不要把它当做坏事或不幸之事,更不可以产生灰心丧志的心理。应该要有勇气面对一切横逆。从哪里倒下去,就从哪里爬起来。当问题产生时,你应该冷静思考,沉着应对——正视它、面对它、设法处理它。最后你得学会“放下它”。
l
在佛教的诸多修行法门中,虽然各有不同的修行途径,然而“放下”则是任何修行法门的基本原则。这放下的功夫,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去修行,而是指修行是放下内心的种种牵绑与执著开始。
l
如果把修行当作是一种竞赛,放下的功夫就是他的成绩。当你放下的愈多,成绩就愈好。如果你在修行时发现这里也放不下,那里也放不下,也就是说还有很多放不下的地方,那么可以肯定你的修行并没有什么成绩可言。
l
放下不同于放弃。当你面对外在的种种人、事、物及自己的身体状况而心灵始终不受影响,心灵没有任何负担的状态,称为放下。
l
“百年身世三更梦,万里江山一局棋。”这些在一位行者的眼中只是过眼烟云。即使你能够成就如饶舜的丰功伟业,以修行者观之,只不过是天上的一点浮云罢了。
l
所谓解脱,就是心灵不再有任何负担的状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