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师的成长

(2008-01-09 21:08:36)
标签:

礼仪培训师

徐克茹

礼仪培训

分类: 医院服务礼仪与医患沟通培训
  (文章分类:礼仪培训师徐克茹-医院培训)
    2007年做了多家医院礼仪与医患沟通方面培训。
   了解医院,知道一个医生的成长是如何不容易。
   有一次我得了鼻窦炎,需要穿刺治疗——就是用一个大的长针头,从鼻子内骨头最薄的地方扎进去,刺入脸正面骨头内的缝隙中,将脓用针管抽出来,再推入抗生素。
   我前面的病人是护士长做的。轮到我的时候,护士长指指旁边一位年轻的男医生,说:“稍等一下,医生给你做。”后来,年轻的医生一边做,护士长一边指导,结果是快做完的时候我快虚脱了。治疗完毕躺了一会儿缓了过来,以后这个鼻窦炎倒是没有大发作过。我这个病人的到来使得这位小医生有了练习鼻窦穿刺术的机会。
    年轻的医生一个病人一个病人做下去,他的技术将越来越趋近于“精湛”。也就是说,他的下一个病人将享受到更好的医术。十几年后的今天,也许他已经(应该已经)升为副教授了吧。
    如果当时我拒绝让他操作,那么他现在的技术也许就要要差那么一丁点儿。
    如果每一个病人都只肯找更好的医生来做,那么年轻的医生将没有机会迅速成长。这些被“练习”的病人,会多受一点儿苦吧。可是最后一个被治疗的病人,又会少受一点儿苦。最后一位病人应该感谢医生,医生也应该感谢那被自己“操作”的一位又一位病人。
    想想培训师的成长也是如此吧。
    刚上讲台的讲师,一定不如上了100次讲台的讲师经验丰富。
    可是,如果大家都只找那些讲了100次以上的讲师,年轻的讲师就很少有实践锻炼的机会,也就会成长得比较慢。
    我每次上台前都会备课,每次备课,都会感觉课程内容比前一次更加完善,因此也深感实践中成长的重要和有效。每多讲一次,自己感觉就更好了一些。可是,几年前听我课的学员,他们也是以“师”来对我的,尽管我的水平和现在比要差好远。
    一个医生“大师”的成长和一个培训“大师”的成长,实际上都是踩在病人和学员的肩膀上向上“长”的。最终,他应该将自己的成就,以感恩的心回报给病人和学员。如此,就不会,也不该“狂妄自大”。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真正的“高”人,从来都是待人“和善”的人的原因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