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国酒文化醉酒春节长假酒精中毒适量饮酒 |
分类: 原创/杂谈 |
每年春节过得都很累,今年觉得较往年更累,说句实在话,全都是酒闹的。一年当中节假日不少,于多数国人来讲,节假日多以度假休闲,休息为主,唯独春节七天长假,想绝大多数人都在疲于奔波,串亲访友,亲朋聚会,推杯换盏,最后是昏头涨脑五迷三道,较正常上班必然更为紧张,更为疲惫,绝无度假休闲之感。这一点鄙人深有体会,几天下来,感觉骨头似乎都被酒精泡酥了,时至今日,尚未缓过劲儿来!O(∩_∩)O~
原本想,我一奔六之人,应该孝敬拜访的长辈们大多功德圆满,驾鹤西去,目前只有耄耋之年的二位高堂健在,侍奉好二老的的基础上,在家坐等别人来看我就可以了。实则不然,自休假第一天起,至正月初五,几乎宴席连连,酒局不断。除夕阖家聚会,不喝一点酒似乎没有节日气氛。弟兄几个不喝上几杯,似乎没有过年。自正月初二开始,频繁往返于我家与父母家的赶场局面就开始了,每日至少一顿酒,多则三四顿,实有招架不住之感。
职责所致,不陪客人喝几杯是说不过去的。特别是88岁的父亲,84岁的母亲,拜年来的晚辈如果不吃饭就走,老人会难过得落泪,来客不忍让老人伤心,再不情愿也不得不留步,儿女们也难得与前来拜望的亲朋好友一聚,吃顿饭,喝顿酒也是很自然的事了。北方有句俗话,无酒不成席,佳节喜庆之日,朋友聚会之时,更是如此。摆上一桌,共同举杯,向本已被酒精浸泡的几近饱和,极度疲惫的身躯中,继续添加可以使人兴奋陶醉,头晕脑胀的乙醇。二老图的是乐呵,要的是气氛,想多看看晚辈们团圆聚会的热闹场面,晚辈们则是为博二老开心!
我这个人和大多数嗜酒之人不太一样,人家喝酒提神壮胆,精力旺盛(当然,喝得酩酊大醉就另当别论了),就像岳父在世时,有人劝老人家,年岁一天大了,酒要适当的少喝。老人会当即反驳,那不行!我这点儿精气神全仗这点酒那!呵呵!
我则不然,前提是自身酒量不大,其次应该是生理上的原因,对酒精的吸收处理能力较差,别人喝高了,可能睡一宿觉儿,二天早晨就过劲儿了,我如果抽不冷子喝高一次,第二天浑身难受,头晕脑胀,两三天缓不过劲儿来。自己有时也向别人吹牛,我永远不会酒精中毒,因为你可能喝了一斤二斤时才能醉,我一般最多半斤就高了!总量上就不太可能有太多的乙醇被吸收,因此酒精中毒这种事,大概不会让我遇到!
酒乃天地之间尤物。虽也进入肚腹,却不能充饥,不能解渴,只作用于人的心神。心神经酒一滋润,一刺激,便产生莫名其妙的变化,莫可名状的诡谲,向外表现为言和行,便不同寻常了。因此,人世间有了酒,人类的生活便丰富多彩了,人类的历史便斑斓多姿了,茫茫尘寰便增添许多有趣的风景,短短人生便增添许多悠长的滋味。假如我们的老祖宗没能从腐烂了的野果和放久了的剩饭的酸香味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酿酒术,那么,卷帙浩繁的廿四史将枯燥许多,历朝历代的社会生活将寡淡许多,我们回顾往昔的时候,也许少了许多兴味。历史是条长河,河中有了酒,河水便奔流得更浪漫,更生动,翻腾起的浪花千古后仍使人感到精彩。上至宫廷,下至市井,高贵者,卑贱者,都喝酒。金元殿里的天子赐宴,三家村时的老翁对酌,虽然档次不同,气派迥异,但把佳酿或旧醅喝下肚子,并品味那个美妙地过程,则是一样的。

当今社会,老祖宗传下来的酒文化已经被发扬光大到极致,正可谓酒文化也在与时俱进,渗透至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从民间的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朋友聚会,国家的节日庆典,外交往来。企业的的开工竣工,经营活动的成交庆贺,以至于为谋求实现某种目的的请客送礼,行贿受贿,都离不开酒。三言两语绝对无法涵括酒到底体现在社会生活中的哪些方面。酒在养身保健,沟通感情,制造欢快气氛等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但在当今社会,也的确成为了贪腐之风愈演愈烈的助推剂。否则茅台五粮液等陈年名酒,也不会被炒至每瓶数万甚至数十万数百万元的天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