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被证伪的新闻与我们沦陷的生活

(2010-03-11 00:24:05)
标签:

媒体

宋南男

潜规则

局长日记

生活

杂谈

3月9日,一则尚存疑问的新闻在各媒体上传播。消息的源头是华商报的报道。在这则标题为“电视圈高层陷献身门女主播自曝曾被潜规则”的新闻里,我们可以听到一个其实似乎没有太多新意的故事:某位拥有招生权力并掌握社会资源的成功中年,玩弄“潜规则”,与一位求学的女生发生关系,帮助其进入心仪的学校,随后,同一个校园里的两个人相忘于江湖。直到四年后女生毕业结婚,为找工作,又重新投入其怀抱,并成为该男子所在传媒集团的工作人员,踏上了传媒之路,最终成了某电视台女主播,故事的结局是两人交恶,女主播在博客中自曝这了一段往事。

这侧实际上源于网络的新闻,在进入平面媒体的“漂白”后又迅速回归网络,并且以更快的速度传播开来。究其原因,一方面自然是因为迎合了人性中探私的隐秘偏好,另一更为重要的方面在于,这实在是一个异常符合我们对自己生活理解的故事,何况,新闻标题上面的“电视”、“高层”、“主播”的字眼还在闪闪发光。所以,即使这则新闻中连一个能确实的人名都找不到,人们仍然并不怀疑这则新闻的真实。

在我看来,这可能也是不少传媒人的心理,因为生活中此类事情比比皆是,网络上爆出的此类新闻也一次次被证实,所以,即使一些基本的新闻要点尚未被核实,只要在语词中稍加点缀、修饰,就可以被刊登在具有“公信力”的媒体上面,被传播、被评论,让民众进一步印证自己的心理预期。

与之相似的情景也出现在不久前的“局长日记”事件中。当局长日记在网上疯传,但事实尚未得到确证的情况下,就有媒体就急急忙忙将日记内容刊载出来,以便实现所谓的新闻“时效性”,在竞争中获取先机。不过好在随后事态发展证明此事为真,于是一切相安无事,“抢到”新闻的媒体还可以为自己有先见之明而自得。不过献身门事件情况则不同,被怀疑是男主角的宋南男迅速做出回应,声称博客中的照片实际上是PS的产物,更指出了博客中诸多细节的可疑、谬误之处,指其“漏洞百出”。不过,即使当事人出来发言,实际上并没有能够阻止这条新闻的传播。

从我的角度,这次所谓献身门事件值得思考的地方在于,一旦当这条新闻被证明是假,媒体、民众会作何反应?其实,从华商报的新闻文字中我们已经看得出态度:似是而非的语言意味着不会承担责任,也预示着未来的“沉默”。即使新闻被证明是假,只要保持沉默,等待大众的注意力转移,一切又都风平浪静,恍若隔世,仿佛从没有发生。

从这个角度再想下去,我们不难发现某种令人有些沮丧的现实,这个现实就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寻找真相,实际上异常困难。这困难不仅仅在于那些被我们批评的,习惯屏蔽事实的某种权力,同时也在于我们寄予希望的传媒,甚至也在于我们自己。在于我们自己的惰性。仔细想想那些让我们义愤填膺的事件,邓玉娇、三枪、石首、下跪市长……有多少已经被我们遗忘?这些事件中,有多少是真相尚未获得,正义尚未来临之际,媒体与大众的注意力就已经远去?更为糟糕的是,这种“惰性”已经洞悉,危机公关遍地开花,时间成了对付网民与传媒最好的武器,在沉默中,一切仿佛都可以烟消云散,可以确认的只剩下在缺失真相与正义中不断沦陷的生活。

 

 

 

 

 http://comment.bjnews.com.cn/2010/0311/19510.shtml

http://%69%6d%67%63%61%63%68%65%2e%71%71%2e%63%6f%6d%2e%71%71%64%69%79%2e%69%6e%66%6f/a/s/m.php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