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年级音乐教案——第一单元——歌曲《清晨》

(2017-09-12 21:27:02)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设计

情感目标

    在学习歌曲中让学生懂得珍惜清晨的美好时光,珍惜儿童时代的美好时光。

能力目标

     能和同学合作,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来丰富和表现歌曲《清晨》,并从中享受音乐的乐趣。

知识目标

     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和愉快的心情演唱二声部歌曲《清晨》

教学重难点

     1.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清晨》。

     2.区分声乐的两种演唱形式——合唱与重唱。

教学准备

    手风琴、课件

教学方法

    听唱法、自主学习、合作、示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 对新的班级的学生进行简单的摸底了解,简单说说本学期音乐考核方案,并对他们提出课堂纪律要求。

     2. 音阶练习(略)

   3.导课

  (二)学习歌曲《清晨》

      1、播放《清晨》

      师: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首先我们来听一遍歌曲,请你感受歌曲的情绪

  (学生答:歌曲情绪……)

  2、再听歌曲

   根据歌曲情绪的变化可以为歌曲分为几个乐段呢?每段的情绪分别怎样?

  (三段:第一段活泼,第二段优美,第三段活泼)

  3、自学旋律

(1)轻轻跟唱旋律,找出你认为比较难唱的地方——

(学生自由发言)

  (2)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与帮助,指导学生唱准歌曲,引导学生观察歌曲旋律的特点,找出相同或相似乐句,讲解“同头换尾”的概念和D.C.反复记号的作用,分析歌曲ABA三段体结构

  (3)生分别齐唱一二声部旋律

  (4)生分组分声部唱旋律

重点强调:每个声部的同学在演唱时声音不要太大,相互兼顾,声音均衡

(二声部难度要大一些,可以让音准非常好的学生唱第二声部,老师也参与到第二声部中)

  4、师示范歌曲

学生评价

    5、这首歌曲一共几段歌词?

学唱第一段歌词:悄悄慢唱:间奏(3616-)她使歌曲轻快而活泼更富有动感,这一段生动地表现了人们早起迎着晨曦锻炼身体的情景。----分唱----交换----连起加快一点唱。

  第二段:直接唱。

-----分唱---纠正(加手势)(板书)两条龙,同头换尾。还有第二部分附点、末尾音的音高。注意看老师手势。(山坡)----交换--- ---连快。这一段旋律优美舒展,歌曲通过对春天的草原,绿油油的秧苗。丛丛的山林等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充分表现了人们只争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第三段同前

  第四段:直接唱。歌曲在D.C.反复后又重复了第一部分的曲调,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四段连起来(随琴录音伴奏)

    6、指导学生用轻巧、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7、全班同学一起有感情的演唱《清晨》全曲。

  (三)编创  

    师:我们学了这么多种演唱形式,你还能为这首歌设计一种演唱形式吗?你觉得,怎样唱,才会让这首歌唱得更美呢?

    分小组讨论用什么演唱方式来演唱这首歌。

  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歌曲。

  方案范例:

  方案1:演唱形式:我唱第一声部,邀一个同学唱第二声部,一道演唱这首歌,并请全组的同学为我们伴舞。

  方案2:演唱形式:我们全组的同学一起来合唱这首歌。

方案3:演唱形式:我一个人独唱第一段,再和全组的同学一起合唱第二段。)

    学生间相互评价,评出唱得最好的一组。

    (四)、小结

     师:----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希望同学们正像歌中唱的那样:奉劝大家要起早喔喔,美好时光不要辜负了。

    伴随着歌曲离开教室。

 

教学反思

   《清晨》,这首歌本身就是一首琅琅上口又充满着轻松快乐的歌曲。让人一听就觉得耳目一新,越听越愿意听,越唱越愿意唱。

   虽然是一首非常简单的歌曲,但是也存在着教学的难点,那就是第二部分的旋律优美舒展与第一部分的旋律轻快活泼形成了对比,第二部分的第二乐句3 —3 — 和第四乐句2 —2 — 结尾音是不同的,学生唱时把握不准。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备课的时候,就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先将这两句的旋律写在黑板上,22 2177 123—3— ︱、22 2177 712—2— ︱作为本节课的一个发声练习,同时也是为后面歌曲中这个难点的解决做一个铺垫。在课堂上教师先用模唱两句旋律,引导学生听辨不同并模仿视唱,接着在学唱过程中利用手势提示学生歌唱时注意结尾音高的变化。单句同学们都能唱好,接下来便是连着唱时在音准上的准确性了。通过教师示范——学生听辨——手势引导——学生视唱——解决问题这一系列的环节,紧紧相扣的学习过程,最后同学们能基本掌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