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能够演唱《踩雨》;能愉快演唱,用节奏为其伴奏。
2、能够有感情演唱踩雨中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雨中情景,体验雨中的乐趣,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3、能够积极参与找邻居的旋律练习活动,从旋律演唱和感受旋律的流畅,增强旋律流畅感和终止感。
教学重点
学唱《踩雨》,体会歌曲所表现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的生活。
教学难点
进行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旋律感和终止感。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手风琴
教学方法
听唱式、表演式、练习法、对比法、启发引导式……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课堂活动中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生活的环境就是一个交响乐团,每天在不同时刻,不同地点,演奏着不同情绪的旋律。我从中采集了一些声音标本,你能听出它们是什么声音吗?
2、多媒体一次播放音效
雨滴
p 轻巧
大雨
f 强
雷雨
ff 猛烈
a、听辨是什么声音
b、比较强弱
c、你能用自己的声音模仿出它们的声音吗?
(二)聆听《踩雨》(童声独唱)
1、导入
师:沙沙沙、哗哗哗,这些声音能构成美妙的音乐吗?
2、初听
提示:歌曲给你带来了什么养的感觉?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3、简短讨论。
4、复听,听辨相同旋律,听后指出或模唱。
5、听完这首歌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充满童趣的图画——。
(三)表演《踩雨》
1、导入
师:下雨的时候你玩过踩雨吗?你看,老师今年带的一年级的孩子,在雨天特别喜欢在水里奔跑嬉闹,有的是在雨中一边跑一边叫,有的是干脆用鞋踩水,……全然不顾自己的衣服被水打湿而玩的特别开心。相信你们都类似的经历吧?因此,以“踩雨”为创作灵感的歌曲很多,听听这首《踩雨》和我们刚才听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处?(答案:词同,曲不同)
2、初听,感受情绪,异同之处。
3、简短讨论。
4、听前四小节,模唱。
师:让我们听开头四小节的“雨声”,你能唱一唱吗?
5、教师知道学生前四小节连音与断音的比较,以及力度的把握。(多媒体出示)
3 23 2
5 2 21 2 0 3
23 7 67 1 1 1 0
3 23 2
5 2 21 2 0 3
23 7 67 1 1 1 0
a、师唱,请学生比较用哪一种方法唱这首好?(第一种,像下雨的感觉)
b、讨论用怎样力度演唱?(mf)
6、师范唱曲调,引导学生指挥4/4。
师:下面我来唱一唱曲调,请你们帮我指挥或打拍子。
7、指导学生随琴视唱曲调,不足处及时纠正。
8、随琴唱一唱词,不足处及时纠正。
先来唱一唱有雨声的部分,模仿雨声要用最大的力气,唱出最小的声音.
听老师弹奏踩雨的部分,注意两条旋律的不同走向音准。
听老师唱歌曲高潮部分。
你觉得这句该怎样唱,请同学唱
你觉得哪一种演唱好听?
注意齐唱声音位置的统一。学生反复唱,然后跟着琴完整地演唱《踩雨》,注意听琴唱准音高。
跟着录音演唱体会歌曲中的情绪变化。(教师拍手鼓励)
9、讨论歌曲情绪“谁在雨过后踩过雨,说说你的心情?”
10、随音乐伴奏完整演唱歌曲,并加上伴奏。(每乐句最后一拍XX)
师:我想了一个好注意,可以在现场就感受一下踩雨时叭叭叭的声音快乐,请在句末处加上“XX”,用双脚轻轻拍打地面,并用刚才我们所说的心情唱一唱这首歌。
0 0 0
0 0 0 0 XX
(五)音乐活动----编创
1、分组对唱。教师加入雨点节奏的声音。
沙
0
沙
0 沙
沙 沙 0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你们可听到老师用什么声音来给你们伴奏呢?
生: 沙沙的声音。
师:
小雨的声音可以提炼出这样的节奏,
沙
0
沙
0
沙沙 沙 0 , 让我们来轻声地唱唱。
师:加入音高会更好听,一起来唱一唱.
1
0
1
0
1
1
1 0
生: 沙
0
沙
0
沙沙 沙 0
2、歌伴奏演唱。3个小组从过门开始伴奏,5个小组演唱。教师强调声部间的和谐统一。
师:同学们,雨下得越来越大了,雨声有什么变化?想想大雨的声音会是怎样的呢?
学生轻声来唱一唱,
5
–
5
–
5
5
5 0
哗
–
哗
–
哗哗 哗
0
师:大雨加入会是怎样的呢?咱们来试一试。从过门开始,请刚才演唱的同学模仿大雨的声音,其他演唱歌曲。
回忆从生活中体会到雨中的心情是怎样的?唱
两段连起来会是什么效果呢?共同来演唱《踩雨》,演唱时要表现出欢快活泼的情绪。
两组配合的都很好,自己给自己鼓掌。
3、分小组,比一比。
4、师:小雨沙沙沙,大雨哗啦啦,同学们在雨中嬉戏玩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可以拍拍手.跺跺脚,
抽查,分组讨论.
请几位同学上台表演,其他同学演唱歌曲,12大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34大组第一段加入小雨第二段加入大雨的声音给他们伴奏.
(六)、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学习了《踩雨》这首活泼、欢快的歌曲,使我们感受到了音乐所表现的雨中快乐。同学们,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的欢乐,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去发现,尽情去享受吧!
教学反思:
音乐课不应是单一的课堂,要在充分熟悉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安排各种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并在活动中让孩子们熟悉歌曲典型节奏或旋律,感受歌曲的情境及特点,并巧妙解决难点。在此基础上学唱歌曲、表现歌曲,就水到渠成了。
我感到不足之处,那就是在教学的每一环节中因为时间不足都“缺斤短两”了,所以总感觉学生在体验、表达、表现音乐时都是匆匆而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