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80后的起居注
有一群人叫80后,无依无靠,白手起家,凭着自己的坚韧和努力,挣下了生活的一席之地。在北京这样的人有上百万吧。
其中有一个我认识,叫何亚娟。认识她的时候她很弱的样子。现在她在做图书策划,在写书。写了一本《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我们都一样》。
这本书写她自己的,这个初到北京、举目茫然的小姑娘,如何奋勇打拼,屡挫而不退,在不适合生存的土壤里坚定地活着。现在她有了家,有了女儿,还有着不错的事业,和几年前比,上了很大一个台阶。这本书也是写她周边的同龄人的,写他们如何吃饭睡觉、如何恋爱、如何生病和忍受辛苦,又如何乐观并且积极地生存,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努力扎根。他们互相扶助,彼此欣赏,就像抱团取暖的小动物,柔软而且顽强。
在这些年里,有人倒下了,有人受伤了,留下了很多令人心碎的印记。但更多的人还在走着,那些每天奔波在路上的滚滚人流,就是他们。
这本书不是小说,但何亚娟在里面讲了很多故事,忠实地记录着他们的性格、价值观,他们所经历的曲折和欢乐。这本书更像是这个时代年轻人的群像,一篇篇看下去,就会对他们有个整体的印象,没错,他们就是我,就是自己。相信很多人都会找到自己的影子,面对冰冷坚硬的城市,用炙热一点点融化它。
这本书似乎也不够励志,没有那些过山车一样的成功经验与感受,更不会像《奋斗》和《北京青年》一样充满令人发指的正能量。不过,这本书更精准平实一些。它以一个女性的思维和视角,观察和理解着周边人的生活,说的都是点点滴滴,是筋疲力尽之余的悲欢。它的包装很漂亮也用心,有充满旅行风格的彩插和童话一样的外封和明信片。不过,我更喜欢内封,白色和简单的黑体字。看过之后我就是这样的感觉,这是80后们的一本起居注,起居注就是朴实的样子,装满干货。

前一篇:来自《万历野获编》的段子
后一篇:80后的起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