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老魏降得住天星。
很多电视剧都不太会讲故事了。比如一个故事,也许半个小时就可以讲完了,但是,一定要讲上一个小时。那么多出的半个小时怎么办呢?那就是扯。扯的方式有很多,一是车轱辘情节来回说,二是主人公没完没了讲道理,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三是说典故,搭边不搭边先说上一河滩……这是中国电视剧的通病。因为要抻长篇幅,所以就得没完没了地说下去,完全不顾观众在电视机前烦闷呕吐。
但是,到了55集超长篇幅的《闯关东2》中,这样的毛病还是有一定收敛的。尤其是在前20多集,主要故事发生在山东大院的时候,节奏在中国电视剧中就算快的了,而且故事互相勾连,就像一棵树上结了无数果实,摘下一个,下一个也熟了。除了主人公一家以外,贾云海、付磕巴、曹巡捕等人的故事也连珠而出,而那边厢,采参、江上飞、套马、熬鹰,小半达儿和格格,不停地出现——算是不错的调剂吧。
很多观众感觉故事假,没错。细纠缠起逻辑来,这部戏没有一集算是合格的,到处充满破绽。死去的人又活了,老太太能抡大锤,鬼子会随便杀人,但却莫名其妙放走要犯……但是,为什么非要当真呢?就不能把这戏当成故事来看?当成评书戏文来接受?血战金沙滩、高宠挑滑车假不假?但大家接受了,因为那是传奇。传奇就在一个“奇”字,只求有趣,不求严密。传奇有传奇的规则。
所以,编剧一上来,就几乎以一种蛮横的方式讲起了故事,似乎在迫使观众进入一种无逻辑的状态。别当真——想通这一层,把心情放松下来,那就感觉好多了。毕竟只是电视剧,不要正襟危坐,喝点茶水,嗑点瓜子,就把这戏看下去了。
电视剧是什么?电视剧就是个戏。只要有故事,完全不必去较真,因为我们的电视剧远远达不到较真的水准。能有点趣味,对所谓的专业编剧来说,的确很难啊。
所以,深山采参很有趣,规矩繁多,你死我活。所以,草原上童男童女的小温情很有趣,因为直来直去,痛痛快快。所以,翠玉和曹巡捕的腻歪很有趣,因为地下党居然和妓女搞到了一起。所以,磕巴拉裤子也很有趣,磕巴的性格原来是这样的阴损……电视剧能拍成这样,也就算及格了吧。更何况,经常有该死去的人总不死,不该死的人突然就死了,弄得一愣一愣的,也是种意外效果。
庞奶奶形象光芒四射。
在前20集里,当然也有败笔。办小学堂就是败笔,按照常识,那样和鬼子作对,立刻就会倒霉,谁想到鬼子还有耐心,在课堂上争夺起教育阵地来,庞奶奶也是败笔,因为她让人联想起《红灯记》里的李奶奶,是那么光辉四射、英勇无敌。不过,看在传奇的份儿上,看在不讲逻辑的份儿上,也算是可以忍受的。
但20集以后,问题就严重了起来。自打三江镇开始,故事变得拖沓重复,而且了无趣味。先不说主人公为什么都聚集到这个神秘的小镇上,单说编剧想营造骨肉分离命运跌宕起伏——可怎么觉得,他们姐弟总相聚啊?一次又一次抱头痛哭,会把人搞疲劳的。
日本开拓团在撤退的路上遭遇风雪围困。
如果这还疲劳得不够快的话,编剧还制造出了以下剧情,使得观众精神加速涣散:
1、天好一家和秋田一家没完没了的纠纷。不就是想说,民族间的仇恨在个人努力下难以化解么?这一“深层含义”在秋田第一次鞠躬的时候观众就能想明白,再不济鞠躬到第三次也懂了,所以,把长达十数集的故事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显得有些虚。
2、老魏和天好、天星之间的三角关系,显得那么混乱,不管老魏倾向或者“被”倾向于哪一方,都显得没有情节支持。可编剧还在扯来扯去,乐此不疲。
3、天星和虎子的胡闹惹祸告诉大家,之前天星采参当江上飞时的历练,虎子在草原上的历练,都白瞎了。他们的智力与判断能力,一到三江镇就基本归零了,以前的关东都白闯了。
4、至于一个家庭之间国共两党的争斗,那就更显得平面化。多次在饭桌上吵架,内容重复雷同。多次在战场上你打我一枪我打你一枪,内容重复雷同。而做思想工作的方式,就是说大道理。这些道理,现在任何一个观众都能去说。
尽管高满堂说,20集以后才算大戏开场,其实,过了20集,这部戏的精彩就算过去了。后面结构骤然松散,进展骤然缓慢,可怕的片汤话和片汤情节又回来了。如同一个姑娘,上身紧身衣线条毕露,下身,勉裆裤。
其实,就算有同样的故事框架,也可以写得更精彩些。这完全取决于编剧功力——或者说,下功夫的程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