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本杂志要我在70后女青年和80后女青年之间“找不同”,一时还真难。硬要说呢?根据我的印象,70后谈恋爱的时候多少还是不豪放的,早期公然拉手接吻都很困难,更别说同居了。当然后来她们终于也获得自由了,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那个飞速变化的岁月里,人都是能跳跃的,一跳就是另外一种生活了……看现在有些80后小姑娘男朋友换得勤,我就想说,要是没有70后在那给你们趟地雷打冲锋,有你们现在的幸(性)福生活么?
当然,从时尚角度来看,从开放角度来看,她们两拨人还是有差别的。本来这就是个变化多端的年代,要不怎么10年10年地分代呢?不过我觉得,这些都是外在的小零碎,也就是身上的挂件。真正不一样的应该是心灵……其实这种心灵上的差别,还是很微小的,但要愣说它有,还真是有,这就是那种调子。
我打个比方吧,比如说和80后小姑娘谈个事情,我一般都直来直去,绕弯子绕不过二十分钟去,就算让人拒了,今后见面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该胡说八道还胡说八道。太委婉了人家先烦,觉得你这人怎么这么肉啊。和70后就要小心得多,得试探,得委婉,有时候七拐八绕得累了,办事儿的兴趣也就没了。这两样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很难说谁更比谁好。这就是所谓调子不同。
这种调子的不同从哪儿来?我想和所生长的环境有关系。70后懂事,实际上是在80年代,那时候琼瑶姐姐和三毛姐姐都红着呢,大家都很婉转很文艺。心思又酸又密啊——所以,掖着藏着收敛着,恐怕是70后姑娘最大的心理特征。你让她们去拍个暴露装贴网上,恐怕很难。
再有个事情,也挺能说明问题的,那就是钱。70后的姑娘是在挣钱后,才开始逐渐接触信用卡和贷款之类的东西的,对她们来讲,钱的概念比较重,所以问男人要东西要慎重得多。除了有意而为,大多数是尽量想办法让自己独立,要是没钱花,宁可苦着,这种独立意识很可贵,但也造就了她们的不灵活。拉下脸皮来并不是天经地义的,这不仅是因为面子,还是因为心里有压力,怕突鲁。
翻过头来再说80后,她们记事的时候已经是90年代了。到了90年代,该破的已经破了,破不了的也就先放下,世界观基本统一,审美情趣也没那么大差别。所以80后看上去更轻松一些,也更无所谓一些,只要自己舒服就可以,不必太想长远,发愁也就发上几天。这种貌似没心没肺的想法表现在她们的经济上,月光族就是从这开始的。不仅月光,还寅吃卯粮。总之喜欢把信用卡上的钱挪来挪去的是他们,身上就剩下几百块钱了出门还要打车的是她们。
当然,条件许可,这样也不是不行。怎么过,其实都可以过下去的。80后女孩还年轻,愿意帮她们的人很多。我这可不是否认她们的意思,我是说,这样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不得抑郁症是一种幸福,对么?
但我真正想说的是,70后和80后的姑娘并没有什么太多的不一样。好吧,包装不一样,嘴里的词儿不太一样,骨子里也有那么一些不一样,但是,面临的命运都是一样的。短短的二三十年,稀里哗啦翻天覆地,到现在面临的是同样的问题:工作,经济紧张,物价昂贵,有想法的多,没办法的也多,各自都在命运的旅途上奔波着。不都得挤车么?不都得加班么?不都得找地方住下去么?我们的经济状况就是如此:让你们见识过了,然后大富大贵的阶段过去了。不同的就是一个听wolkman长大的一个已经拿着PSP了。这不是大区别。
所谓不同,深想起来很无谓,老有人想比较70后80后90后……我想说的是,代沟这个概念并不存在。和代没关系,和经历的岁月沧桑有关系。受过了看过了,自然想法行为会变化,老的也别看不上小的,小的也别瞧不上老的,都走在同一条路上,风景没什么不一样,只有走在前走在后的差别。全是卖力气的女劳青儿,一个德行。
至少在我们这个城市里,往来路上看是两代,往去路上看是一代。殊途而同归,这也是姑娘们的宿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