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瘦身,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之所以提出来,我觉得有三个原因:
1,项目太多,成本巨大,一些国家将有心无力,举办不起奥运会,久而久之,奥运会就成了富人富国的专利了;
2,项目太多,赛程密集,看了这个不能看那个,有一些相对冷门但很有魅力的项目,人们看不了,也不利于推广,当然比赛也就成了一种浪费,成了为金牌而金牌,而不是为参与、为普及而金牌。
3,奥运会的规模再大下去,就不挣钱了,不挣钱的奥运会就会盛极而衰,走向危险,比如1984年以前,奥委会帐上没钱,也没有国家乐意申办,那种情况是绝对不应该出现的。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是主张奥运瘦身的。的确应该瘦身……大多数人都这么认为。
意见不统一的,是瘦谁不瘦谁。现在最难办的事情,就是门里的出不去,门外的进不来。日本办奥运,柔道进来了,韩国办奥运,跆拳道进来了,但我们这次武术没进来,挺遗憾的。下届奥运会,出去的是棒球和垒球,也有些国家不满意。能不能有个明确的标准呢?
是不是可以采取一个办法,就是把所有奥运会的比赛分级,A、B、C三类。A类是奥运会不可或缺的、雷打不动的项目,代表奥运会的传统,比如马拉松和部分田径项目、射击等等,另外,还可以包括一些历史悠久、参与人数众多、竞争激烈的项目,如游泳、体操;B类是大头,大多数项目都应该在B类中;而C类就比较危险了,是有可能被淘汰掉的项目。
谁进C类呢?得有三个标准,一是成本太昂贵;二是参与人数少,不普及;三是老出兴奋剂事件。进了C类,等于得了黄牌警告。
这三类,两头小,中间大,80%左右的项目应该在B类。
特别想进奥运会的项目,可以提出申请,做出努力,成为候选组。
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先开个会,把ABC三类给划出来,大家各归其位,然后隔一段时间再开个会,在B和C之间投票升降级,也可以把C类的投出去。C级有出去的,那么候选组就能有进来的,当然前提是,出去的多,进来的少。等瘦身合适了,再改变名额。
这么做的好处是,出去的还能回来,门外的也有希望,而最关键的是,谁被瘦了,是公开透明的,有票数在那儿摆着呢。
当然,这主意只不过是看比赛的时候想出来的,不一定内行。这办法最后能不能用,我想还得看奥委会和单项体育组织的博弈结果。这种事儿,是外人难以权衡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