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感悟随笔 |
分类: 猫看片儿 |
再说《色戒》:靠“残疾电影”挣票房?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董彦斌起诉华星国际影城和国家广电总局,称前者提供的删节版《色戒》,剧情结构不完整,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和知情权;后者没有建立完善的电影分级制,违反社会公共利益。
董彦斌状告《色戒》不完整,法院却要求他提供证据——完整版的《色戒》。事情有些黑色幽默。其实,黑色幽默不是从今天开始的,几年前它就埋下了种子。
无论是政协委员也好,还是业内人士也好,几年前都曾经提出过对电影实行分级制度。分级制度是名副其实的“国际惯例”,很多国家都用它来保证电影市场的秩序。广电总局的官员四五年前也曾经表示电影分级制度有望出台,但到了今天,这个制度仍然不知所踪。于是,《色戒》黑色幽默就诞生了。
完整版《色戒》在美国被定为NC-17级(17岁及17岁以下不得观看),在香港被定为三级片,然后那里就按正常的程序上映了。而在我们这里,没有级别,李安导演特主动地拿起剪刀,自行裁剪以符合尺度。这个尺度是什么,没有明文规定。但我们的观众“顺理成章”地失去了观看完整版《色戒》的权利,我们看到的是一部“残疾电影”。而“残疾电影”的一大宣传噱头,却正是那些床戏。
为什么宁可玩“幽默”,却硬挺着不分级呢?原因很简单,如果分级,就等于承认了三级或暴力片的存在,或者说允许一部分人观看三级或暴力片。更有人担心会带来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犯罪。我们姑且不论这样的“推论”有无事实或者数据的支持,也姑且不论它是否正确。我们只说一点:在现行制度下,为什么不将有三级嫌疑的《色戒》禁映,而非要搞一个删减版呢?
一切都是利益使然。无论是李安、梁朝伟,还是张爱玲,在国内都是有号召力的人物。而这部电影可能带来的票房收入,也是难以拒绝的诱惑。大家又想赚钱,又不想犯规,所以就想出来这么个主意。在道德的招牌下,隐藏的是不折不扣的商业利益,以及为此所付出的原则退让。
说实在的,在信息和交通发达的今天,靠这个做法去杜绝完整版《色戒》的流入是不可能的。利益链条上的相关者,也仅仅是想把表面文章做足,“名利双收”。这就是黑色幽默的本质。但是,观众是可以拒绝的,即便告不下状来,对“残疾电影”予以拒绝则完全能做到。不去看这样的电影,是对原则的坚持,不管你如何看待三级片,也不管你是否赞成电影分级。